ICS 65.020.20
B 61
团 体 标 准
T/LYCY 1021-2021
南方红豆杉观赏苗木培育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horticulture seeding cultivation
of Taxus wallichiana var. mairei
2021 - 03 - 10 发布 2021 –03 - 25 实施
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 发布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1.1-2020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饶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明溪县林业
科技推广中心、江西省喜果绿化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曹晓平、周志春、欧建德、饶玉喜、朱恒、于宏、黄宇潮、刘国平、
欧家琳、杜强、彭勇、陈慧、杨森兴、周君、黄慧珍、李金峰。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南方红豆杉观赏苗木培育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南方红豆杉观赏苗木培育的术语和定义、苗木培育、苗木管护、病虫害防
治、苗木分级与出圃、质量检测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南方红豆杉适生区观赏苗木培育与质量分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
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明日期的 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改稿) 适用于本文件。
LY/T 2292 南方红豆杉育苗技术规程; LY/T 1902 南方红豆杉药用林栽培技术规程; GB/T 6000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合本标准。
3.1 南方红豆杉
别名红豆杉、美丽红豆杉,拉丁学名
Taxus wallichiana var. mairei (Lime &
H.Lv)L.K.Fu,属红豆杉科、红豆杉属常绿乔木,为喜马拉雅红豆杉 T.Wallichiana 变种。
3.2 观赏苗木
通过人工培育的具有一定观赏价值,适用于美化、绿化环境的木本植物。
3.3 遮阳栽培
通过搭建遮阳等设施,形成人工庇荫环境进行苗木培育的栽培模式。
3.4 林下栽培
利用立地条件较好、 且树冠具有适宜透光率的人工林或次生林等林下空间进行苗木培育
的栽培模式。
3.5 二段式培育
前期较长时间在自然光照下生长,后期进行短时间遮阴的苗木培育技术。
3.6 林分结构动态调控
通过不断的人为干扰(采伐、修枝等)措施,以调整上层林分结构,维持树种组成及垂
直、水平与地下结构合理的一种森林经营技术。
4 苗木培育 4.1 遮阳栽培 4.1.1 圃地选择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选择丘陵平缓地带、交通便利、排灌良好、土壤疏松、肥力中等以上的荒山或旱地,以
壤土和砂壤土为宜。
4.1.2 整地作床
整地时间以秋季、冬季为宜。全面清除林地杂灌、杂草, 机械翻垦,深度30cm~40cm,
碎土后捡去草根、石块等杂物,耙平作床。床宽1.6m,高25cm,床之间设宽40cm、深25cm排水沟,圃地四周应留植被带或开设一条宽40cm、深30cm排水沟。立地肥力中等的圃地可在耙平作床前撒施适量的腐熟农家肥作基肥。
4.1.3 搭建遮阳棚
用水泥柱或钢管的棚柱,每亩约60根,柱与柱间距为4m×4m,用18
#铁丝贯穿连接固定,
用单层50%~60%的遮阳网遮阴,搭棚高度2.8m~3.0m。
4.1.4 苗木移植 4.1.4.1 苗木选择
首次移植的苗木需选用经选育的优良地理种源、 家系或当地优良母树种子培育的2年生
苗。苗木质量为:地径0.5cm以上,苗高35cm以上,苗干较通直,叶色正常,无病虫害。
4.1.4.2 移植季节
地栽苗移植以每年的11月底苗木开始休眠至翌年3月上旬侧芽膨胀以前为宜。容器苗可
四季移植。
4.1.4.3 移植密度
根据苗龄和计划培育年限来确定栽植株行距。详见表1。
表 1 移植密度
苗龄
(年) 株距
(cm) 行距
(cm) 密度
(株/667㎡)
1(1)-1 75 100 880
1(1)-1-3 150 100 220
1(1)-1-3-4 300 200 110
9年以上 300 200 110
4.1.4.4 移植方法
2~3年生小规格地栽苗,带宿土移植,5年生以上较大规格地栽苗,带土球移植。容器
苗移植需去除容器袋。苗木移植前按表1移植密度呈品字形配置挖穴,穴口直径和深度比移植苗土球或容器大10cm~20cm。移植时,每穴施1.0kg~1.5kg腐熟的有机底肥,覆一层原土拌匀后,将苗木植入穴中,扶正苗木,分层填回、压实原土。地栽苗移植,栽后应一次性浇透水。苗木移植前还应修剪病虫枝、干枯枝、劈裂枝、内膛枝、徒长枝及腐裂主根等。
4.2 林下栽培 4.2.1 林地选择
选择交通便利、坡度平缓的Ⅰ、Ⅱ类立地条件,半阴阳坡、山谷和坡下部、冠层郁闭度
为0.5~0.6、低海拔丘陵地带的人工林地或天然次生阔叶林地。立地类型等级划分见表2。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表 2 立地类型等级划分
立地类型等级 土壤A层厚度(cm) 土壤B层厚度(cm)
Ⅰ级(适宜) 21~30 60~90
Ⅱ级(较适宜) 10~20 40~59
Ⅲ级(不适宜) 5~9 ﹤40
4.2.2 整地
于秋季或冬季全面劈除和清理林地杂灌,沿人工林带或等高线带状整地,挖表土深
30cm~40cm,带宽1m左右,带间距3m~4m。在带中间挖穴,穴规40cm ×40cm×30cm,每穴施有
机肥1.0kg~1.5kg,拌匀后覆土至穴满。
4.2.3 苗木选择
首次移植苗木需选用经选育的优良地理种源、 家系或当地优良母树种子培育的3年生的
移栽地栽苗或容器苗。苗木质量为:地径0.8cm 以上,苗高70cm以上,树干较通直,叶色正
常,无病虫害。
4.2.4 苗木移植
苗木移植季节、移植密度与移植方法参照4.1.4执行。
5 苗木管护 5.1 抚育
5.1.1 遮阳培育的南方红豆杉,在苗木移植后头1~3年的4~9月,需及时除草。锄草时
应结合清沟、培土,不伤树根。雨季应做好排水处理。
5.1.2 林下栽培的南方红豆杉,栽植后头1~3年,于每年的4~5月和8~9月各抚育一
次,4~5月份以锄草、割灌、除蔓为主,8~9月份应结合扩穴和培土,松土深度里浅外深,切勿伤及根系,培土高度6cm~8cm。5龄以上的苗木抚育于每年8~9月份进行全面砍杂、培土一次。
5.2 施肥
施肥于移植第二年开始,每年一次,连续施2~3年,于3~4月施腐熟的农家肥等有机肥
1.0 kg~1.5kg/株或4~5 月施复合肥50g~100g/株。施肥方法采取沟施或穴状施。施肥前应
全面锄草,并在阴雨天土壤湿润时进行。
5.3 修枝
自幼林开始,在自然整枝基础上逐层剪除植株基部的最下一轮活枝,修枝强度控制在植
株的1/3以内,修枝间隔期为3~4年。对病枯枝和树干异常位置的轮生枝应及时剪除。
5.4 光照调控 5.4.1 遮阳栽培采取二段式培育技术。小苗先在遮阴条件下培养1年。第2~3年的前期与后
期在自然光照下进行较长时间(1~6月及10~12月)培育,中期进行较短时间(7~9月)遮阴培育。苗木5龄后拆除荫棚。 5.4.2 林下栽培采用林分结构动态调控技术。当上层林冠郁闭度超过0.7时,应及时通过抚育、间伐等措施进行上层林冠调整。栽植前5 年,上层林分郁闭度可控制在0.5~0.7之间,
5年后可逐步调整到0.5以下,维持整体林分郁闭度在0.8左右。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6 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其防治方法见附录A。
7 苗木分级和出圃 7.1 苗木分级
苗木质量分级以直观综合指标、米径、苗高、冠幅确定。直观综合指标达不到要求的,
为不合格苗木。达到要求者以米径、苗高、冠径进行分级。以各项指标均达到的等级为该苗木的质量等级;未达到Ⅱ级标准的苗为不合格苗木。
以米径作为质量分级标准,将南方红豆杉观赏苗木质量分为二级。质量分级见表3。
表 3 南方红豆杉移植观赏苗木质量分级
米径
(cm) Ⅰ级 Ⅱ级
树高(cm)
(﹥) 冠径(cm)
(﹥) 树高
(cm) 冠径
(cm)
1 150 70 130~150 60~70
2 180 90 150~180 70~90
3 220 110 180~220 90~110
4 260 130 220~260 110~130
5 300 150 260~300 130~150
6 350 170 300~350 150~170
7 400 200 350~400 170~200
8 450 230 400~450 200~230
9 500 250 450~500 230~250
10 550 270 500~550 250~270
直观综合指标 主干通直,冠体圆满,枝叶繁茂,
叶色正常,无病虫害,枝下高低于全株高的1/3。 主干较通直,冠体较圆满,枝叶较茂密,叶色
正常,无病虫害,枝下高位于全株高的1/3~1/2之间。
7.2 苗木出圃与包装
冬春两季为出圃适宜季节。起苗前24h浇一次透水,起土球直径为地径的8~10倍
T-LYCY 1021—2021 南方红豆杉广商苗木培育技术规程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12-13 09:55:59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