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安全标准网
ICS 65.020 B61 备案号:30058-2011 海 南 DB46 省 地 方 标 准 DB 46/ T190—2010 蔬菜根结线虫病防控技术规程 2010 - 08 - 05 发布 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0 - 09 - 05 实施 发 布 DB46/T190-2010 前 言 本标准由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海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绵才、芮凯、王会芳、吴凤芝、肖彤斌、符美英、黄伟明。 I DB46/T 190—2010 蔬菜根结线虫病防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蔬菜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的术语和定义、调查和诊断,以及蔬菜从播种到 收获各个生育阶段根结线虫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海南省范围内蔬菜根结线虫的识别与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321.5 3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五) 术语和定义 3.1 根结线虫 线虫动物门的一类细小动物,雌、雄虫异形。成熟雌虫梨形或柠檬形,雄虫蠕虫形。 3.2 2 龄幼虫 根结线虫2龄幼虫呈线状,两端略尖细,以2龄幼虫从寄主植物须根或侧根侵入并诱发病害。 3.3 生物熏蒸 在秸秆或稻草上撒施石灰,并翻犁入耕作层直至秸秆腐烂,可加入鸡粪等农家肥,用农用薄膜封盖 15 d以上,翻土通气5~7d后移栽。 4 取样 4.1 取样时间 种植(移栽)前取样一次及种植(移栽)后每月取样一次。 4.2 取样方法 种植(移栽)前用对角线 5 点取样法从 10~20cm 的耕作层取土样,充分混匀后用量杯量取 100 mL 土样分离线虫 24 h。种植(移栽)后采用相同的办法从作物根际 0~20 cm 土层采集土样并分离线虫。 如果不能及时分离,可置于 1~7℃保存。 1 DB46/T 190—2010 5 根结线虫的检测 5.1 根结线虫的分离 从土壤或植物根组织中收集根结线虫的卵、2 龄幼虫和成虫的实验方法。常用的有直接解剖分离法、 贝曼漏斗分离法、离心飘浮分离法和直接过筛分离法。 5.2 线虫计数 用培养皿收集分离的线虫,在体视显微镜下统计2龄幼虫的数量。 5.3 根结线虫的诊断 在体视显微镜下直接用解剖针解剖根结,观察根系中是否有根结线虫雌虫和雄虫。用贝曼漏斗法分 离土壤中线虫,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是否有根结线虫雄虫和2龄幼虫。 5.4 根结线虫的种类和检测特征 海南岛蔬菜产区发生与为害的常见根结线虫有4种,即:南方根结线虫、花生根结线虫、爪哇根结 线虫和象耳豆根结线虫。其各自的诊断特征参见附录B。 6 综合防治技术 6.1 农业防治 6.1.1 轮作 采用蔬菜与非寄主作物如玉米进行一年以上轮作或进行水旱轮作。 6.1.2 及时清理病株残体 蔬菜收获后根系腐烂前清洁病田,将染病根系连同植株残体清理出田外集中焚烧。 6.1.3 培育和选用无病苗 采用无病土或无病培养基质育苗,移栽时剔除有根结的疑似病苗。 6.1.4 加强肥水管理 下足有机肥,注意及时增施有机肥和生物肥料以及土壤改良剂,适时喷施有机叶面肥。 6.2 土壤消毒 6.2.1 生物熏蒸与阳光消毒 非寄主作物收获后均匀撒施石灰50kg/667m2,并将秸秆翻犁入耕作层直至秸秆腐烂。或上茬蔬菜完 全收获后于土壤表面撒施:稻草500kg/667m2+50%石灰氮100kg/667m2 ,或稻草500kg/667m2+鸡粪 250kg/667m2+17.2%碳酸氢铵67kg/667m2,一并翻犁入20cm以下耕作层,用农用薄膜封盖15d(天)后, 翻土通气5~7d后移栽。或盛夏高温季节对耕作层土壤实施深翻晒垡15d以上。 6.2.2 植前土壤消毒 2 DB46/T 190—2010 按3kg/667m2的剂量用35%威百亩水剂兑水300kg沟施和覆土并用地膜覆盖熏蒸7d后,翻土释放毒 气,7天后移栽菜苗。 6.3 药剂防治 6.3.1 防治指标 100 mL土壤中2龄幼虫数量≥30条时实施防治。 6.3.2 植前施用杀线虫剂 在种植穴或种植沟中施入10%噻唑膦颗粒剂1.0~1.5 kg/667m2 、或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5.0 kg/667m2、或0.5%阿维菌素颗粒剂3.0 kg/667m2、或5亿孢子/g淡紫拟青霉颗粒剂5.0 kg/667m2、或2.5亿 孢子/g厚垣轮枝菌微粒剂5.0 kg/667m2,并与土壤充分混匀后移栽。 6.3.3 生长期施用杀线虫剂 可选用10%噻唑膦颗粒剂1.0~1.5 kg/667m2,或0.5%阿维菌素颗粒剂3.0 kg/667m2沟施。也可选用 2.5%二硫氰基甲烷可湿性粉剂1500~3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1000~1500倍液灌根。 6.3.4 杀线虫剂品种及使用技术 参见附录A。 6.3.5 严禁使用的高毒剧毒高残留农药 按照海南省的相关管理规定执行。 3 DB46/T 190—2010 附 录 A (资 料 性 附 录 ) 用于防治蔬菜根结线虫的杀线虫剂种类和使用技术 杀线虫剂名称 35%威百亩水剂 施用量 施药方法和要求 3.0-4.0kg/667m2 仅限种植前土壤消毒处理,均匀 施于沟内,随即盖土踏实,盖地 膜熏蒸 7d 后揭膜,充分透气 7d 持效 安全 期 间隔期 120d 后再播种或移栽。 仅限种植前土壤消毒处理,均匀 消 毒 98%棉隆微粒剂 施于沟内,随即盖土踏实,盖地 5-7 kg/667m2 膜熏蒸 15d 后揭膜,翻耕透气 2~ 药 120d 3d 后,再播种或移栽。 剂 播种前或定植前施用,随同有机 基肥均匀撒施于土壤表面, 翻耕 50%氰氨化钙颗粒剂 2 40-80 kg/667m 入 20cm 耕作层,浇水后覆盖塑料 薄膜。15-30d 后揭地膜,并松土 120d 降温 1~2d 后播种或移栽。 5 亿活孢子/g 淡紫 拟青霉颗粒剂 2.5 亿孢子/g 厚垣 轮枝菌微粒剂 防 治 药 剂 播种前或移栽前均匀穴施、沟施 在种子或幼苗根系附近,施药深 2 2.5-3.0 kg/667m 90d 10d 90d 10d 30d 10d 120d 10d 90d 15d 度为 20cm 左右,施药 1 次。 播种前或移栽前均匀穴施或沟 施。每个作物周期分 2 次施用。 3.0-5.0 kg/667m2 育苗时与营养土混匀施用,移栽 时与适量农家肥或土混匀穴施。 0.5%阿维菌素 颗粒剂 苗床土消毒或整个生长期施用, 拌细土沟施或穴施。 3.0-5.0 kg/667m2 沟施、穴施,在播种前撒施并充 10%噻唑磷颗粒剂 5%丁硫克百威 颗粒剂 2.5%二硫氰基甲烷 2 1.0-1.5kg/667m 分与土壤混合,整个生长期可施 用,每季最多使用 1 次。 在移栽前或移栽时采用沟施或穴 2 5.0-7.0kg/667m 施, 然后覆土、浇水。每季最多使 用 1 次。 1500-3000 倍液 灌根,在整个生长期内均可施用。 60d 10d 可湿性粉剂 注:合理选用杀线虫剂,严格控制农药的安全间隔期、施用剂量和施用次数,尽量减轻化学农药对环境 的污染和天敌的伤害,避免对果实造成污染。注意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的合理混用和交替使用,避免根 结线虫产生抗药性。 4 DB46/T 190—2010 附 录 B (资 料 性 附 录 ) 蔬菜根结线虫的检测特征 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在属于线虫动物门、侧尾腺纲、垫刃目、异皮科、根结属。至目前 全世界已报道有 90 多个种,国内已报道有近 40 个种分布。根结线虫的寄主广泛,超过 3000 种植物, 是普遍而重要的农作物病原线虫,一般造成农作物减产 10%~20 %,严重的达 75 % 以上。海南岛蔬菜 产区分布的根结线虫有 4 种,即南方根结线虫、花生根结线虫、爪哇根结线虫和象耳豆根结线虫。 B.1 根结线虫病的症状 植物根部产生大小不一的、呈圆形或纺锤形或不规则瘤状根结。一条根上可串珠状着生多个根结, 分布整个根系。严重时须根和小根损坏,仅存主根,整个根系呈鸡爪状,后期根系腐烂。地上部似缺肥 水状,植株矮化,叶片变小变黄,严重时干枯,甚至整株枯死。 B.2 病株分级标准 0 级:根系无根结;1 级:根系有少量小根结;3 级:三分之二根系布满根结;5 级:根系布满根 结并有次生根结;7 级:根系形成根结团。 B.3 防治效果的统计 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法,每点调查 2 株,共调查 10 株,计算发病率、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发病率=(发病株数/调查株数)×100%; 根结指数=[(病情级值 ×该级病情株数)/(调查总株数×7)]×100; 防治效果=[1-(施药前对照区活虫数×施药后处理区活虫数)/(施药后对照区活虫数×施药前处理 区活虫数)]×100%。 B.4 南方根结线虫 雌虫:体长607.7(483.5~698.5)µm;最大体宽403.5(316.5~538)µm;口针长14.5(13.1~15.6)µm; DEGO3.2 (2.5~4.5)µm;口针基部球高2.2(1.9~3.2)µm;口针基部球宽4.0(3.2~4.5)µm;中食道球高 50.5(42.0~61.2)µm;中食道球宽41.5(29.0~47.5)µm。 雄虫:体长1508.0(1007.5~1674.0)µm;最大体宽35.0(33.2~40.0)µm;口针长24.2(22.5~40.0)µm; DEGO2.3(1.7~3.0)µm;口针基部球高3.4(2.5~3.5)µm;口针基部球宽4.8(4.5~5.1)µm。 2龄幼虫:体长402.1(352~478)µm;最大体宽15.5(13.5~17.0)µm;口针长12.3(10.5~14.0)µm; DEGO2.9(2.0~3.6)µm;尾长51.5(43.0~59.2)µm;透明尾长15.5(11.5~21.5)µm。 形态描述:雌雄异形,雌虫膨大,呈球形、梨形,有突出的颈部;唇区稍突起,略呈帽状,会阴花 纹变异较大,一般背躬高;花纹明显呈椭圆形或方形,背弓顶部圆或平,有时呈梯形,背纹紧密,背面 和侧面的花纹从波浪形至锯齿形,有时平滑,侧区常不清楚,侧纹常分叉。雄虫线形,唇区平至凹,不 缢缩,常有2~3条不完整的环纹;口针圆锥体部尖端钝圆,杆状部常为圆柱形,靠近基部球位置较窄, 基部球圆。 其他特征:年轻雌

pdf文档 DB46-T 190-2010 蔬菜根结线虫病防控技术规程 海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6-T 190-2010 蔬菜根结线虫病防控技术规程 海南省 第 1 页 DB46-T 190-2010 蔬菜根结线虫病防控技术规程 海南省 第 2 页 DB46-T 190-2010 蔬菜根结线虫病防控技术规程 海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8 03:19:00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