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安全标准网
ICS 65.020.40 B 61 DB61 陕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 61/ T494—2010 红豆杉育苗技术规程 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n propagation of Taxus 2010- 05-07 发布 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0- 07-10 实施 发 布 DB61/ T494—2010 前 言 本标准由陕西省林业研究中心提出。 本标准由陕西省林业厅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陕西省林业研究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物管理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宗勤、周灵国、冯宁、张璐、周雷、赵辉、宋保伟。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I DB61/ T494—2010 红豆杉育苗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红豆杉育苗苗圃的建立、育苗方式、苗期管理、灾害防除、苗木调查和出圃、苗圃档 案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红豆杉苗木的培育。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4285-1989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5084-2005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6000-1999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GB/T 6001-1999 育苗技术规程 GB 9137-1988 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 GB 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 16619-1996 林木采种技术 GB/T 10016-1988 林木种子贮藏 LY/T 1000-1991 容器育苗技术 LY/T 1607-2003 造林作业设计规程 NY/T 394-2000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苗圃 nursery 培育树木幼株或某些农作物幼苗的园地。 3.2 整地 soil preparation 播种或移栽前进行的一系列土壤耕作措施。 3.3 有机肥料 organic fertilizer 1 DB61/ T494—2010 有机质经微生物分解或发酵而成的一类肥料。常用的有机肥料品种有绿肥、人粪尿、厩肥、堆肥、 沤肥、沼气肥和废弃物肥料等。 3.4 扦插繁殖 cutting propagation 取植株营养器官的一部分,插入疏松润湿的土壤或细沙中,利用其再生能力,使之生根抽枝,成为 新植株。 3.5 嫁接繁殖 grafting propagation 将母本树的枝或芽接到砧木上使其结合形成新植株的一种无性繁殖方法。 3.6 砧木 rootstock 嫁接繁殖时承受接穗的植株。 3.7 播种繁殖 sowing propagation 用手工或机具将种子播到一定深度的土层内的综合农事作业。 3.8 容器育苗 container nursery 用特定容器培育作物或果树、花卉、林木幼苗的育苗方式。 3.9 容器苗 containerized plantlets 指在装有培养基质的各种容器中所培育的苗木。 3.10 苗龄 plantlet age 从播种或扦插到容器苗出圃,苗木实际生长的年龄。以经历1个年生长周期作为1个苗龄单位。 3.11 地径 ground diameter 苗木地际直径,即播种容器苗和移植换盆(容器)苗基部土痕处的粗度,扦插苗为萌发主干基部处 的粗度,嫁接苗为接口以上正常粗度处的直径。 3.12 苗高 plantlet height 自地径至顶芽基部的苗干长度。 3.13 采穗圃 scion plucking nursery 2 DB61/ T494—2010 提供优质插穗或接穗的林木良种基地。 3.14 轮作 crop rotation 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在季节间和年度间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复种组合的种植方式。 3.15 客土 foreign soil 搬运别地的良好耕作土壤以改良不适宜植物种植的土壤的办法称为客土法土壤改良,这种来源于异 地的土壤即为客土。 3.16 植床 plant bench 现代温室中用热浸镀锌铁材及阳极特殊处理铝材制作而成的用于放置苗木的栽培台。常为活动式 (可移动)设计,以滚轴带动床体,结构合理、操作灵活,高度可在一定范围内调节,水平方向可以在 任意两个相邻的植床间产生一个标准的作业通道,具有防翻限位功能,因此它具有方便操作及增加温室 使用面积(面积利用率可达80%以上)等功能。 4 苗圃的建立 应符合GB/T 6001-1999的规定。 4.1 苗圃类型 4.1.1 固定苗圃 苗圃的设立环境应符合GB 3095-1996和GB 15618-1995的规定。 苗圃要设在交通方便,劳力充足,有水源、电源,自然条件相对优良的地方。 苗圃面积大小根据造林对苗木的需要量和苗圃耕作制度来决定。 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地下水位最高不超过1.5 m,土层厚一般不少于50 cm,pH=5.0~6.5的 微酸性沙壤土或壤土做圃地。不符合上述条件的,要逐步平整和进行土壤改良。 根据生产规划和充分利用土地、合理布局的原则,搞好区划。区划原则是: a) 便于科学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b) 对圃地、道路、输电、排灌设施和房屋建设要统一规划、合理安排,便于生产和机械作业; c) 生产区、试验区、辅助用地的位置和所占的比例要合适,辅助用地不超过总面积的 25%; d) 在风沙地区和面积较大的苗圃要设置防护林带。 根据区划设计和生产需要,建设和备置以下设施和设备: a) 办公、生产与生活用房; b) 机械、机具和作业工具; c) 气象、土壤测定和科学试验等必需的仪器设备。 4.1.2 临时苗圃 山地育苗要在山坡的中下坡和山谷的阴坡且坡度小于25°,PH=5.0~6.5,土层深厚(不少于50 cm), 肥力好,接近水源的生荒地、采伐迹地或林间空地等地块上开辟圃地。 3 DB61/ T494—2010 农耕地育苗要选有排灌条件、肥力较好的土地,不可选用病虫害发生严重的地方。 4.2 育苗作业设计 参照LY/T 1607-2003的规定执行。 4.2.1 作业设计内容 作业设计内容有作业区划分(采穗圃、扦插区、小苗培育区、大苗培育区等)、育苗方法、育苗面 积、苗木产量、质量、圃地安排、育苗技术措施、种子(条)、药物、肥料消耗定额、劳动定额和苗木 成本等。 4.2.2 作业设计实施方案 由苗圃业务负责人组织技术人员编制。 在作业过程中遇有特殊情况或发现问题,要及时组织审议修改。 4.3 苗圃建设 4.3.1 整地 育苗前必须整地(冬前或伏天前最好),山地育苗地在主要杂草种籽成熟前开垦好。 整平、翻耕(深度20 cm~25 cm以上)、耙地、镇压。要求做到深耕细整,清除草根、石块等,地 平土碎。 育苗地前茬是农作物的先浅耕灭茬再整地。 4.3.2 土壤处理和改良 育苗前要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自然曝晒(高温),自然冷冻(低温),药剂消毒(杀虫与杀菌) 等方法进行土壤处理。 土壤药剂消毒处理可将硫酸亚铁药剂(5 千克/亩左右)研碎,与细干土一起制成药土,均匀撒在 土壤表面,然后浅翻、平整;或施5%辛硫磷颗粒剂2 千克/亩~2.5 千克/亩或50%倍硫磷乳油75 ml~ 150 ml加细土75 kg~150 kg制成毒土撒施防治地下病虫害。 圃地土壤瘠薄的要逐年增施有机肥料;沙质土混拌泥炭土;粘土混沙;酸性土施石灰、草木灰等; 碱性土混拌生石膏或泥炭土、松林土。必要时可采用客土。 4.4 育苗作业方式 4.4.1 作业方式 分高床作、床作、畦作。 高床作:一般在温室、大棚等设施中的植床上,床宽1.5 m~1.8 m。床长与植床等长。 床作:苗床的床面要高出步道15 cm~30 cm,沙壤土低些,粘壤土高些,床宽0.8 m~1.5 m,床长 依地形而定,床间步道30 cm~50 cm。 畦作:苗畦的畦面要低于畦埂15 cm~20 cm,宽0.8 m~1.5 m,长10 m~20 m,畦埂宽30 cm。 4.4.2 苗床要求 苗床、苗畦要在扦插、移植前做好。要求达到土粒细碎,表面平整。 5 育苗方式 4 DB61/ T494—2010 以扦插繁殖为主,嫁接繁殖与播种繁殖为辅。条件与技术成熟时可采用控制条件下的短小插穗扦插 与容器育苗。 5.1 播种育苗 应符合GB/T 16619-1996和GB/T 10016-1988的规定。 5.1.1 种子采收 选用中国红豆杉(T. chinensis)、南方红豆杉(T. chinensis var. mairei)和曼地亚红豆杉(Taxus media cv. “Hicksii”)优良健康植株作为采种母树。 一般在8月上旬后果实外果皮深红色时及时采收。 采收时,用工具将带果实的枝条钩下来采摘。 将净果实沤置2天~7天,洗去种子上的果肉,置阴凉处晾干。 5.1.2 种子处理 将种子加入洁净细沙,反复搓洗,搓去蜡质层,用0.1 %~0.3 %的高锰酸钾浸种消毒10 min~30 min, 晾干水分后贮藏。 采用沙藏进行后熟与催芽。沙藏时间一般为12个~19个月,期间应定期开封检查,注意保持湿度。 当有40%的种子出现裂口露白时,即可筛出种子播种,一般在3月份播种。 5.1.3 苗床播种 在整平的苗床上用宽1 cm~3 cm的长条工具压出深2 cm~3 cm的播种沟,沟的行距为10 cm~15 cm; 将裂口露白的种子置0.1%~0.3%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消毒3 min~6 min,再经流水冲洗约10 min;将种子 均匀点播在沟内,株距10 cm;播种后,用采自红豆杉或松林下带有菌根并过筛的沙壤土覆盖2 cm~3 cm, 以不见种子为宜;播后稍加镇压,浇透水。 日常管理保持基质湿润。 2 播种量为210 kg/hm (14 千克/亩)左右。 5.2 容器育苗 参照LY/T 1000-1991的规定执行。 5.2.1 基质容器育苗 采用无纺布容器网袋、纸袋与轻型基质制作的容器。 建立一定面积的遮阳网塑料棚,安装喷淋设施,铺设地布; 购置必需的机械设备与育苗设施; 3 基质采用泥炭与珍珠岩(体积比3︰1),添加3 kg/m 缓释复合肥; 无纺布容器袋长10 cm、直径不少于4.5 cm; 采用催芽直播,每袋一粒,播种后,用采自红豆杉或松林下带有菌根并过筛的沙壤土覆盖种子2 cm~ 3 cm,以不见种子为宜,浇透水。 日常管理保持基质湿润。 5.2.2 营养钵育苗 营养钵为黑色软质塑料杯,规格为上口直径8 cm~10 cm。 5 DB61/ T494—2010 基质配方为沙壤土、充分腐熟有机肥、沙子或珍珠岩,其比例为7︰2︰1,播前一月

pdf文档 DB61-T 494-2010 红豆杉育苗技术规程 陕西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61-T 494-2010 红豆杉育苗技术规程 陕西省 第 1 页 DB61-T 494-2010 红豆杉育苗技术规程 陕西省 第 2 页 DB61-T 494-2010 红豆杉育苗技术规程 陕西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8 02:09:09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