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安全标准网
ICS 65.020.99 B 61 DB63 青 海 省 地 方 标 准 DB 63/ T1046—2011 金露梅、银露梅播种育苗及造林技术规程 2011 - 12 - 19 发布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2 - 02 - 01 实施 发 布 DB63/ T1046—2011 前 言 本规程符合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规程由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林业所、青海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湟中县林业技术推广中心提出。 本规程由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青海省林业厅归口管理。 本规程起草单位: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林业所、青海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湟中县林业技术推广中心。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刘小利、魏海斌、顾文毅、尹卫、韩生清、徐生旺、杨红文、杨文智、杨洪元。 本规程由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林业所、青海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负责解释。 I DB63/ T1046—2011 金露梅、银露梅播种育苗及造林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 L.)、银露梅(Potentilla glabra Lodd.)采种基 地营建、播种育苗、炼苗出圃及造林等全过程的技术规范。 本规程仅适用于金露梅、银露梅的种子、种苗生产和造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63/T 237-1995 主要树种造林技术规程 DB63/T 299-1998 育苗技术 3 术语和定义 3.1 金露梅 金露梅(蔷薇科委陵菜属)Potentilla fruticosa L.灌木,高0.5 m—2 m。奇数羽状复叶,通常 具小叶5,上方1对小叶基部下延与叶轴合生;叶柄被疏柔毛或绢毛,小叶长圆形,全缘。托叶膜质,褐 色。花单生叶腋,或聚伞花序具数花,生于枝顶;萼片卵形;花瓣黄色;花柱棒状,柱头扩大。瘦果近 卵形,褐棕色,密被长柔毛。花期6月—8月。生于高山灌丛或高山草甸中、林缘、河滩及山坡、路旁, 海拔2500 m—4200 m。产本省各州县。本种为中等饲用植物。 3.2 银露梅 银露梅(蔷薇科委陵菜属)Potentilla glabra Lodd. 灌木,高0.3 m—2 m。树皮纵向剥落,小枝 灰褐色,被稀疏柔毛。奇数羽状复叶具小叶5—7;叶柄被柔毛;小叶两面绿色,被疏柔毛或近无毛;托 叶膜质,浅褐色,疏被柔毛或近无毛。花单生,或聚伞花序具数花;花梗疏被长柔毛;萼片卵形,有时 带红色,副萼片倒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较萼片短小,绿色,背面疏被毛或近无毛;花瓣白色,近圆形; 花柱近基生,棒状;子房被长柔毛。瘦果被长柔毛。花期6月—8月,果期8月—9月。生于山坡、河漫滩、 林缘及灌丛中,海拔2400 m—4200 m。分布于囊谦、玉树、达日、班玛、久治、玛沁、尖扎、同仁、泽 库、同德、大通、乐都、互助、门源。 4 4.1 采种基地营建 选址 1 DB63/ T1046—2011 4.1.1 选择苗圃地建立采种基地,要求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具有良好的灌溉和排水条件;地下水位 ≤150.0 cm;土层厚度≥50.0 cm,土壤 PH 值为 6.5—7.5 的壤土或沙壤土。 。 4.1.2 选择造林地建立采种基地,要求交通便利,地势平缓,坡度<25 ,具有灌溉条件;土层厚度≥ 30.0 cm,土壤 PH 值为 6.5—7.5 的壤土或沙壤土。 4.2 整地 4.2.1 整地时间 当年春季或上年秋季进行整地。 4.2.2 整地方法 4.2.2.1 4.2.2.2 4.2.3 苗圃地采用全面整地方法,深翻 30.0 cm,耙平,除去碎石杂草。 造林地整地方法参照 DB63/T 237-1995 执行 。 施底肥 4.2.3.1 苗圃地整地深翻前施入腐熟有机肥 45.0 m3/hm2;复合化肥 300.0 kg/hm2 作为底肥(见附录 A)。 4.2.3.2 造林地在定植采种树时采用穴施的方法,在栽植穴底部拌施复合化肥 125.0 g/穴、腐熟有机 肥 250.0 g/穴(见附录 A)。 4.3 采种树定植 4.3.1 采种树选择 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2年—3年生播种苗作为采种树。 4.3.2 定植时间 春季树体萌动前进行。 4.3.3 起苗 要求苗木根系完整,随起苗、随定植。远距离调运时必须进行蘸浆处理后包装运输。 4.3.4 定植 采用穴状栽植,栽植穴的大小和深度依照苗木根系决定,要求根系舒展,填土踏实。苗圃地定植株 行距为0.8 m×0.8 m,造林地定植时株距0.8 m,行距参照本规程4.2.2造林地整地方法为准。 4.3.5 平茬 定植后距地面10.0cm处平茬,要求茬口平整。 4.4 田间管理 4.4.1 水分管理 定植后及时灌透水1 次—2 次,以后视土壤墒情进行灌溉,并保证春、冬两次灌水。 4.4.2 追肥 2 DB63/ T1046—2011 4.4.2.1 定植当年即进行追肥。枝条开始生长的前期(5 月—6 月)结合灌水撒施氮肥 2 次,用量为 150.0 kg/hm2;在枝条生长中后期(7 月—8 月)每月随中耕除草在土层下 10.0 cm 施入以磷钾肥为主 的复合肥 1 次,用量为 150.0 kg/hm2,施肥后及时灌溉(见附录 A)。 4.4.2.2 追肥量随采种树树龄和结种量的增加而逐步增大,并且每隔两年围绕采种树环状沟施腐熟有 机肥 1 次,施肥量为每株 1.0 kg—1.5 kg(见附录 A)。 4.4.3 除草松土 每年除草3次—5次,做到除早、除小、除了。松土深度5.0 cm—10.0 cm。 4.4.4 病虫害防治 植株生长期间,病虫害发生较轻,但易遭受红蜘蛛和白粉虱为害,可喷相应杀虫剂进行防治(见附 录B)。 4.5 种子的采收与调制 4.5.1 种子采收 4.5.1.1 采收时间 每年9月—10月采收。 4.5.1.2 采收方式 人工采摘。 4.5.2 种子调制 4.5.2.1 晾晒去杂 种子自然晾晒干透后,将杂质去除。 4.5.2.2 种子储藏 种子装入种子袋中,放入室内干燥处储藏。 5 播种育苗 5.1 苗床育苗 5.1.1 育苗地选择 选择地势平坦、交通方便,具备良好的灌溉和排水条件。 5.1.2 土壤 土层厚度≥50.0 cm,地下水位≤100.0 cm,土质疏松、肥沃且病虫害少,土壤PH值6.5—7.5的壤 土或沙壤土。 5.1.3 整地 全面深翻30.0 cm,平整,除去碎石杂草。 3 DB63/ T1046—2011 5.1.4 作床 作高床,参照 DB63∕T 299—1998 执行。床做好后,需进一步镇压,要求土粒细碎、表面平整。 5.1.5 床面消毒 2 用灭菌剂喷洒床面,用量4.5 g/m (见附录B)。 5.1.6 播种 5.1.6.1 播种时间 温棚育苗金露梅最佳育苗时期为4月—6月,银露梅最佳育苗时期为4月—7月;室外大田育苗金露梅 最佳时期为4月—5月,银露梅最佳育苗时期为4月—6月。 5.1.6.2 播种方式 采用混沙条播的方式。 5.1.6.3 播种宽度 采用宽幅条播。播幅10.0 cm,行距15.0 cm。 5.1.6.4 播种量 2 苗床育苗的出苗量为200 万株∕hm 。生产中可根据种子的发芽率、净度和千粒重的实际情况并根 据公式(1)计算实际播种量。 W X  C  PGA1000 2 ................................ (1) 式中: X——单位面积实际所需的播种量(千克); A——产苗数(单位面积或长度); W——千粒重(克); P——种子的净度(小数) ; G——发芽势(小数,以为发芽势接近场圃发芽率,而且测定需时较短) ; C——损耗系数(金露梅、银露梅的损耗系数为 15); 2 1000 ——常数。 5.1.6.5 播种深度 播种深度0.1 cm—0.2 cm。 5.1.6.6 播前处理 先对混拌种子的细沙进行消毒(见附录B),待细沙稍干后均匀混拌种子。种子混沙比例为1:3。 5.1.6.7 播种 用宽10.0 cm的木板镇压深0.1 cm—0.2 cm的槽,将混沙种子均匀撒入槽内,覆沙土(比例1:1) 与床面平齐后用板子轻微镇压、洒水。 4 DB63/ T1046—2011 5.1.7 苗期管理 5.1.7.1 水分管理 5.1.7.1.1 播种后,必须保证每天多次少量洒水,出苗期保持床面潮湿但不积水。 5.1.7.1.2 大田播种需进行遮阳、保湿,当幼苗基本出齐后选择阴天或傍晚 7 点以后去除遮阳网。去 除后同样保证每天多次少量洒水。 5.1.7.1.3 当苗高达 1.0 cm 后,每天洒水 1 次,当苗高达 5.0 cm,可进行沟灌,以苗床湿润、但不 被长时间淹没为主。 5.1.7.2 温度控制 温棚内温度控制在25 ℃—30 ℃,超过时需打开通风口进行通风降温,以减少水分蒸发。 5.1.7.3 杂草防除 大田育苗20天人工除草一次,温棚育苗10天人工除草一次,做到除早、除小、除了。 5.1.7.4 病虫害防治 5.1.7.4.1 金露梅、银露梅苗期如光照不足,易遭受白粉虱、红蜘蛛危害,可在虫害发生初期每 10 天—15 天喷洒杀虫剂一次。为防止病害发生,出苗期喷洒灭菌剂 1 次—2 次(见附录 B)。 5.1.7.4.2 为防止地下害虫为害,5 月、8 月随灌水施入杀虫剂 15.0 kg/ hm2(见附录 B)。 5.1.8 越冬期管理 5.1.8.1 5.1.8.2 5.2 大田育苗和温棚育苗上冻前需灌足冬水。 温棚育苗需在 8 月底 9 月初逐步揭棚。 容器育苗 5.2.1 育苗地选择 参照本规程5.1.1。 5.2.2 土壤 参照本规程5.1.2。 5.2.3 整地 参照本规程5.1.3。 5.2.4 容器填装 5.2.4.1 基质配方 将地表15.0 cm内的土壤用孔径8.0 mm的筛网进行细致过筛,剔除杂质作为育苗基质。 5.2.4.2 基质处理 3 3 过筛的基质中加入复合肥0.5 kg∕m (见附录A),土壤杀菌剂0.2 kg∕m (见附录B),混合均匀 后备用。 5 DB63/ T1046—2011 5.2.4.3 容器选择 育苗容器规格为6.5 cm×12.0 cm。 5.2.4.4 容器填装 5.2.4.4.1 低床处理 将温室低床平整、夯实

pdf文档 DB63-T 1046-2011 金露梅、银露梅播种育苗及造林技术规程 青海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4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4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63-T 1046-2011 金露梅、银露梅播种育苗及造林技术规程 青海省 第 1 页 DB63-T 1046-2011 金露梅、银露梅播种育苗及造林技术规程 青海省 第 2 页 DB63-T 1046-2011 金露梅、银露梅播种育苗及造林技术规程 青海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7 23:31:32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