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40 B 61 DB51 四 川 省 地 方 标 准 DB51/T 1892—2014 川西北地区沙化土地治理技术规程 2014 - 11 - 11 发布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4 - 12 - 01 实施 发 布 DB51/T 1892—2014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区划与调查 ........................................................................ 2 5 高寒草地沙化土地治理 .............................................................. 3 6 高山河谷沙化土地治理 ............................................................. 10 7 成效调查 ......................................................................... 13 8 技术档案 ......................................................................... 15 附录 A(资料性附录)川西北地区沙化治理分区表 ......................................... 16 附录 B(资料性附录)川西北地区沙化治理主要生物材料 ................................... 17 附录 C(资料性附录)川西北地区主要鼠虫害种类及危害指标 ............................... 18 I DB51/T 1892—2014 前 言 本标准按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编写。 本标准由四川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林业厅负责解释。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鄢武先、邓东周、武碧先、黄茜、余凌帆、张炜。 II DB51/T 1892—2014 川西北地区沙化土地治理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主要规定了川西北地区沙化土地治理的主要治理环节、技术措施及治理成效调查等技术要 求。 本标准适用于川西北地区的高寒草地沙化土地类型和高山河谷沙化土地类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6000-1999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GB 7908-1999 林木种子质量分级 GB/T 15163-2004 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 GB/T 15776-1995 造林技术规程 GB/T 21141-2007 防沙治沙技术规范 GB/T 26424-2010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 GB/T 2930.1~GB/T2930.11-2001 牧草种子检验规程 LY/T 1000-2013 容器育苗技术 NY/T 1342-2007 人工草地建设技术规程 DB51/T 705-2007 四川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沙化 sandification 在各种气候条件下,由于多种原因形成地表呈现以沙(砾)物质为主要特征的土地退化过程。 3.2 沙化土地 sandified land 指在各种气候条件下,由于各种因素形成的、表面呈现以沙(砾)状物质为主要标志的退化土地。 3.3 流动沙地 shifting sandy land 指土壤质地为沙质,植被覆盖度<10%,地表沙物质常处于流动状态的沙地。 1 DB51/T 1892—2014 3.4 半固定沙地 semi-fixed sandy land 指土壤质地为沙质,10%≤植被盖度<30%之间,且分布比较均匀,风沙流活动受阻,但流沙纹理仍 普遍存在的沙地。 3.5 固定沙地 fixed sandy land 指土壤质地为沙质,植被覆盖度≥30%,风沙活动不明显,地表稳定或基本稳定的沙地。 3.6 露沙地 riverine sandy land 指土壤表层主要为土质,有斑点状流沙出露(<5%)或疹状灌丛沙堆分布,能就地起沙的土地。 3.7 治理技术措施 technical measures for sandification control 通过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恢复天然植被和建设人工植被,防止风蚀、阻挡和固定沙化土地的技术 措施。 3.8 植物沙障 vegetative barrier for sandification control 为控制地表风沙运动,防止风沙危害,采用具有生命力的植物材料,在沙地表面设置各种形式的障 蔽物。 3.9 机械沙障 mechanical sand barrier 为控制地表风沙运动,防止风沙危害,采用柴草、秸秆、竹帘、粘土、卵石及其他材料,在流动沙 面上设置各种形式的障蔽物。 4 区划与调查 4.1 4.1.1 沙化分区 高寒草地沙化土地类型区 主要位于川西高原丘陵区,平均海拔3000m以上,属高原寒带、亚寒带气候,植被以高山草甸、亚 高山草甸、高山灌丛等为主。 本区沙化土地主要是草地退化而出现的沙化,包括了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露沙地等 4种沙化类型,由于其原有植被基本一致,因而本区沙化治理分类选择沙化类型为基本体系。 4.1.2 高山河谷沙化土地类型区 主要位于川西高山峡谷的河谷地区,平均海拔多在3000米以下,属川西高山峡谷暖温带中温带气候, 蒸发量为降水量的3-4倍,具有明显干旱气候特征,植被以旱生型的河谷灌草丛植被为主。 2 DB51/T 1892—2014 本区沙化土地原有植被复杂,大多是森林采伐、灌木樵采、自然灾害等导致地表裸露而未及时造林 更新形成的沙化土地,包括轻度沙化土地、中度沙化土地、重度沙化土地等3种沙化类型,由于原有植 被类型和沙化类型复杂,沙化分区分类主导因子多样,但植被盖度多少是沙化最直接的体现,因而为本 区沙化治理分类选择沙化强度为基本体系。 沙化强度分级表 沙化强度 沙化特征 植被盖度>40%,基本无风沙活动的沙化土地,或一般年景作物能正常生长、缺苗少(一 轻度 般<20%)的沙化耕地。 25%<植被盖度≤40%,风沙流活动不明显的沙化土地,或作物长势不旺、缺苗较多(一般 中度 20%≤作物缺苗率<30%)且分布不均的沙化耕地。 植被盖度≤25%,风沙流活动明显或流沙纹理明显可见的沙化土地,或作物生长很差、作 重度 物缺苗率≥30%的沙化耕地。 4.2 小班划分与调查 4.2.1 小班划分 沙化治理小班划分执行 GB/T 26424-2010 相关规定,按照县乡-村-小班系统进行区划,小班划分以 地形地貌、沙化类型、沙化强度、植被特征等为主要区划因子,同一小班其沙化类型和强度保持一致, 单个小班区划面积不超过 100hm2。 使用测绘部门绘制的当地最新的比例尺为 1:10000-1:25000 的地形图到现地进行勾绘,对于没有 上述比例尺的地区采用当地最新的比例尺地形图放大 1 倍使用。在调绘过程中明确标明小班四至地理坐 标或 GPS 点位。 4.2.2 小班调查 小班调查因子包括地理位置、土地权属、地类、沙化类型、沙化强度、地形地貌、平均海拔、坡度 坡向、土壤类型、土层厚度、土壤肥力、植被类型、主要植物种类、植被盖度等。 5 高寒草地沙化土地治理 5.1 5.1.1 流动沙地治理 治理目标 流动沙地属川西北地区极重度沙化土地,是影响和危害最重的沙化类型。主要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 措施相互结合进行综合治理,逐步恢复流动沙地的灌草植被,遏制流动沙地的扩张蔓延。 5.1.2 治理技术路线 以流动沙地地块(沙斑)为基本单元,对流动沙地进行围栏封禁后,设置沙障阻风,增施有机肥, 栽植灌木,撒播草种,并在其外围营建防风林带。 3 DB51/T 1892—2014 5.1.3 治理环节 按照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结合的综合治理原则,高寒草地沙化区的流动沙地治理包括封禁管护、全 面沙障设置、增施有机肥、灌木栽植和撒播草种等 5 个基本治理环节,具备条件的营造防风林带。在治 理小班内涉及有沙源区的还须进行沙源治理。 5.1.4 5.1.4.1 治理技术措施 封禁管护 ——围栏类型 按照围栏材料性质,围栏选择机械围栏和生物围栏两大类。机械围栏包括刺丝(铁丝)围栏、网围 栏、及土石墙围栏等。生物围栏包括通过密集栽植灌木或灌木状小乔木构成的围栏。 ——围栏规格 刺丝(铁丝)围栏:由水泥桩(或木状、角钢)和刺丝两部分组成。水泥桩高 1.5m~1.8m,地下埋 深 40cm~60cm,桩间距 4m~8m,地上部分布设 5~8 道刺丝,挂牢、拉紧,必要时配置斜拉刺丝。 网围栏:由水泥桩(或木状、角钢)和网两部分组成。水泥桩高 1.6m~2.0m,地下埋深 40cm~60c m,桩间距 4m~10m,地上部分布由铁丝网组成。 枝条围栏:用 1.8m~2.0m 的木桩作立柱,每间隔 3m~4m 埋设一根,埋深 40cm~60cm,用树枝、秸 秆、柴草等将立柱的地上部分编制成 1.5m~1.8m 高的紧密结构篱笆,中间用 2~3 条横带加固。 土石墙围栏:用块石、粘土或块石粘土混合等筑成高 1.0m~1.5m 的围墙。 生物围栏:栽植适生灌木或灌木状小乔木 2 行~3 行,形成紧密结构的生物绿篱。 ——围封面积 围栏设置原则上以相对完整的流动沙地地块为基本单元进行封围,多个流动沙地地块紧邻且相对集 中适当合并封围,每块
DB51-T 1892-2014 川西北地区沙化土地治理技术规程 四川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4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4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5 09:58:53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