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01 B 61 DB41 河 南 省 地 方 标 准 DB 41/T 1254—2016 楸树嫩枝扦插育苗技术规程 2016 -06 -07 发布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6 -09 -07 实施 发 布 DB41/T 1254—2016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南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洛宁县先科树木改良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俊佩、张建国、高福玲、徐虎智、杨淑红、王治军、徐惠敏。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付晓、张江涛、马庆国、王联营、裴洁、梁艺馨、杨文忠、徐惠鸽、郭献伟、 贺超锋、晏增、邢国锋、王江峰、孟淑霞、陈德成、杜保民。 I DB41/T 1254—2016 楸树嫩枝扦插育苗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楸树嫩枝扦插育苗的术语和定义、嫩枝插穗培育、嫩枝扦插、苗圃地选择与整地、苗 木移栽及管理、苗木出圃、包装与运输。 本标准适用于楸树嫩枝扦插育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6000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GB/T 6001 育苗技术规程 DB41/T 578 楸树栽培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楸树 楸树(Catalpa bungei C.A.Mey.)属紫葳科梓树属植物,落叶乔木。叶三角状卵形或卵状长圆形, 长 6cm~15cm,宽 8 cm,顶端长渐尖,基部截形,阔楔形或心形,有时基部具 1~2 个牙齿,页面深绿 色,叶背无毛;叶柄长 2cm~8cm。顶生伞房状总状花序,有花 2~12 朵。花萼蕾时圆球形,2 唇开裂, 顶端有 2 尖齿。花冠淡红色,内面具有 2 黄色条纹及暗紫色斑点,长 3cm~3.5cm。蒴果线形,长 25cm~ 45cm,宽约 6mm。种子狭长椭圆形,长约 1cm,宽约 2mm,两端生长长毛。花期 5 月~6 月,果期 6 月~ 10 月。 3.2 种根 楸树1年或多年生根,直径1.5cm~2.5cm,长度30cm以上。 3.3 种条 楸树优良品种或无性系1年生枝条,或嫁接苗和扦插苗1年生苗干。 3.4 嫩枝插穗 种根或种条经过温棚催芽处理方法获得的具有生根潜力的半木质化枝条。 4 嫩枝插穗培育 4.1 种条和种根采集与保存 1 DB41/T 1254—2016 4.1.1 种条(根)采集 种条(根)一般在当年 12 月至次年 2 月采集,剪取苗圃地 1 年生苗干或挖取生长健壮的楸树根段。 4.1.2 种条(根)保存 将采集的种条(根)剪成 30cm~50cm 枝(根)段,20~25 支一捆,平放沙藏。 4.2 温棚催芽 4.2.1 温棚准备 采用日光温棚催芽,棚宽 6m~8m,长 60m~80m,棚内用 0.3%高锰酸钾溶液喷洒消毒,每立方粗河 沙加入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100g 和 100mL~150mL 硫酸亚铁充分搅拌,铺入池底,厚度 10cm~15cm。 4.2.2 催芽处理 2 月中下旬将种条或种根移入温棚进行催芽。将种条或种根水平摆放在催芽池内,条与条或根与根 之间间隔 2cm~3cm,然后用 0.5%的高锰酸钾或 800 倍的 50%多菌灵溶液均匀喷洒,上面用消毒后的河 沙覆盖,厚度 6cm~8cm。 4.2.3 温湿度控制 棚温控制在 25℃~30℃,湿度 80%~90%,池内河沙含水量 25%~30%。 5 嫩枝扦插 5.1 插前准备 温棚内应安装自动喷雾系统,棚外应安装喷淋降温设施。基质配置为 30%锯屑+60%腐熟牛粪+10% 生黄土混合,过筛(20 目) ,每立方米基质加入 10%斯美地熏蒸剂 100 g,堆积后用塑料布密封覆盖 7d~ 10d,然后撒堆 2d~3d 散去残药即可装入营养钵,营养钵规格 8cm×8cm。 5.2 扦插时间 4 月下旬至 7 月上旬,最佳扦插时间 5 月中旬~6 月上旬。 5.3 扦插 嫩芽长到 15cm 左右,半木质化时即可掰取,将掰下的嫩枝下端茬口修整,留上部 3~5 片叶,用吲 哚丁酸(IBA) :萘乙酸(NAA)1:1 混合配剂 1000mg/kg 对插穗基部进行速蘸,及时插入营养钵。 5.4 插后管理 5.4.1 温湿度控制 插后用自动喷雾设施保持叶面湿润,棚内温度保持 25℃~35℃,相对湿度 85%~95%。 5.4.2 生根后管理 插后 12d~20d 开始生根,当生根率达 60%~70%时,减少喷水次数,逐渐增大通风口和延长通风时 间;扦插苗生根率达 90%时,放开通风口,增加光照强度,控制喷水,促进根系生长。 5.4.3 病害防治 2 DB41/T 1254—2016 交替喷施 50%多菌灵 1000 倍液或 0.3%高锰酸钾,防止病害侵染,每 2~3 周喷药 1 次。 6 苗圃地选择与整地 6.1 适生条件 按 DB41/T 578 的规定执行。 6.2 苗圃地选择 选择交通便利,土层深厚、肥沃、光照充足,排水良好的壤土或沙壤土,pH 值 7~7.5,地下水位 <2 m,并有灌溉条件的地块。 6.3 苗圃整地 6.3.1 深耕施肥 2 在冬前或春季进行翻耕整地,犁耙前每 667m 施入腐熟的有机肥 5000kg、过磷酸钙 100kg、尿素 100 kg,深耕细耙,并拣除石块等杂物。 6.3.2 起垄作畦 翻耕后即作成宽 2m 的平畦,长度根据苗圃地块而定,一般不超过 50m。畦床整理应达到土壤细碎, 表面平整,上松下实。 6.3.3 土壤消毒 2 整地同时进行土壤消毒,每 667m 施用硫酸亚铁 20kg,2%吡虫啉颗粒剂 2.5kg,均匀撒施。 7 移栽及管理 7.1 移栽 宜选择阴天或雨前移栽,或晴天的下午 4 时以后移栽。按株行距 100cm×60cm 移栽,移栽深度略深 于扦插苗基质根团 3cm~5cm,每畦 4 行。移栽时将扦插苗完整取出,幼苗直立,移栽后及时浇水,待 水浸透沉实后覆土。 7.2 田间管理 7.2.1 浇水 扦插苗移栽后及时灌水,待幼苗长出新叶,浅锄保墒,以后视土壤墒情灌水。遇雨季积水注意排水。 7.2.2 施肥 2 苗木进入生长期,结合浇水追施氮肥,相隔 10d~15d 追施 1 次,每次每 667m 追施 7.5kg;8 月下 2 旬每 667m 追施 25kg 磷钾复合肥,促进苗木木质化,提高越冬抗寒能力。 叶面喷施 0.3%尿素或 0.3%磷酸二氢钾 2~3 次。 7.2.3 中耕除草 3 DB41/T 1254—2016 及时中耕松土保墒和除草,每年 2~3 次。 7.2.4 病虫害防治 5 月下旬至 7 月上旬喷洒 20%杀灭菊酯 10000 倍液,或 2.5%溴氰菊酯 5000 倍液,每隔 7d~10d 喷 1 次,连续 2 次,防治楸梢螟为害。喷施 40%多菌灵 800 倍液防治叶部病害。农药的使用应符合 GB 4285 的规定。 8 苗木出圃 8.1 起苗和苗木分级 按 GB/T 6001 和 GB 6000 的规定进行起苗和苗木的分级。 8.2 假植 起苗后不能及时栽植和运走的苗木应进行临时假植。临时假植可成捆植于湿沙或沙壤土中,埋严根 系,并及时浇透水。 超过 2 周不能栽植的苗木应进行长期假植。选择背风阴凉、排水良好的地方挖假植沟,沟深 60cm, 宽 100cm,长度视苗木数量而定。将成捆苗木解开单层倾斜 45°角摆放于沟内,苗木逐层用湿沙或沙壤 土填埋,顶梢露出。冬季寒冷、干燥、多风的北方,封冻后假植坑上覆盖草帘或秸秆防寒,解冻后立即 移去覆盖物。 9 包装与运输 9.1 苗木外运前,应经当地植物检疫部门检疫合格,并开据植物检疫合格证,方可调运。 9.2 苗木外运前根部蘸泥浆或保水剂,根部用塑料袋包裹,每包装 25 株或 50 株,并挂标签,注明品 种、数量、苗龄、等级、出圃时间、供苗单位和购苗单位等。 9.3 苗木运输途中应用篷布遮盖,避免高温、高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DB41-T 1254-2016 楸树嫩枝扦插育苗技术规程 河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14:52:57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