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安全标准网
ICS 65.020.40 B 61 DB51 四 川 省 地 方 标 准 DB51/T 2407—2017 自然保护区信息化建设规范 2017 - 09 - 19 发布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7 - 10 - 01 实施 发 布 DB51/T 2407—2017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总体框架 .......................................................................... 2 5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 2 6 信息资源库建设 .................................................................... 3 7 应用支撑平台建设 .................................................................. 3 8 应用系统建设 ...................................................................... 4 9 标准规范体系建设 .................................................................. 5 10 运维管理体系建设 ................................................................. 5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自然保护区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 .................................... 6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常用智能生态监测与数据采集设施设备技术要点 ...................... 7 参考文献 ............................................................................. 8 I DB51/T 2407—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定起草。 本标准由四川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保护管理站、南开大学、北京大学、北京新智感科技有 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旭煜、朱敏、王鸿鹏、郭强辉、李晟、王永峰、王剑松、刘磊、任小梅。 II DB51/T 2407—2017 自然保护区信息化建设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自然保护区信息化建设的术语和定义、总体框架、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库 建设、应用支撑平台建设、应用系统建设、标准规范体系建设以及运维管理体系建设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行政区域内的森林生态系统、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野生动物、 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自然保护区)的信息化建设工程。 本标准不适用于地质遗迹、古生物遗迹类型自然保护区的信息化建设工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8827.1 信息技术服务 运行维护 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 28827.2 信息技术服务 运行维护 第2部分:交付规范 GB/T 28827.3 信息技术服务 运行维护 第3部分:应急响应规范 GB/T 31759 自然保护区名词术语 LY/T 1662.2 数字林业标准与规范 第2部分:林业数字矢量基础地理数据标准 LY/T 1662.3 数字林业标准与规范 第3部分:卫星遥感影像数据标准 LY/T 1820 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技术规程 LY/T 2169 林业数据库设计总体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GB/T 31759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技术规范。 3.1 生态因子 ecological factor 指环境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和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分为非生物因子和 生物因子。 3.2 智能生态监测 intelligent ecological monitoring 面向自然保护区的水、土壤、气候、生物等自然环境和资源进行分布式、网络化、持续性的非介入 式智能监测,实现巡护监测、视频监测、红外相机监测、传感监测等各种手段获取的监测数据的自动采 集、传输、存储、处理、统计汇总等。 3.3 1 DB51/T 2407—2017 全高程立体监测 digital elevation space monitoring 是一种通过低空多位镜头摄影系统获取高清晰立体影像数据的监测技术,利用高效的数据采集设备 从垂直、倾斜多个不同角度采集带有空间信息的高清真实影像,获取全面的地物纹理细节,并通过专业 的数据处理流程生成直观反应地形、地貌、地物的测绘级精度的真三维场景模型,可从多个角度对模型 数据进行浏览和量测,从而呈现出符合人眼视觉的真实直观世界。 4 总体框架 自然保护区信息化建设应采用“四横两纵”的总体框架结构,“四横”为信息化基础设施层、信息 资源库、应用支撑层和应用系统层,“两纵”为支撑“四横”的标准规范体系和运维管理体系。 信息化基础设施层是应用系统和信息资源库持续运行的搭载平台,是实现保护区信息资源共享与利 用的基础,包括:供电系统、通信系统、智能生态监测与数据采集设施设备、计算机系统、机房及配套。 信息资源层是实现应用系统功能的重要支撑,是实现保护区各种应用和服务的数据依据和来源,包 括:保护区基础数据库、保护区空间地理数据库、保护区专题数据库。 应用支撑层是建设应用系统的核心工具,是实现应用系统各种服务功能的技术关键,为保护区的各 信息化应用系统提供协同、开放的统一支撑平台,包括:地理信息软件平台、信息门户服务系统。 应用系统层是保护区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实现保护管理业务应用和服务的主要体现形式和关 键所在。包括:自然保护区可视化综合管理系统、自然保护区规范化管理系统、自然保护区智能巡护管 理系统、自然保护区生态监测数据综合管理系统、自然保护区公众服务系统。 标准规范体系是保护区信息化基础性工作。为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库、应用支撑、应用系统 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行提供技术准则,包括:总体标准、基础设施标准、信息资源标准、应用标准、 管理标准。 运维管理体系是保护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必须建立健全与信息化建设需求相适应的管理体 制,才能保障保护区信息化工作健康、持续推进。 自然保护区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图见附录A。 5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5.1 供电系统 自然保护区的供电系统建设,应根据当地的电源条件、用电负荷和供电方式,本着节约能源、技术 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行设计建设,做到安全适用、维护管理方便。供电系统设计应从全局出发,统 筹兼顾,供电容量设计应以近期为主,适当考虑远期发展。应充分利用国家或地方现有电源。当无现有 电源可利用或者利用现有电源不经济合理时,方可考虑自备电源。在水力或风力资源丰富的地区,自备 电源应优先考虑小型水力或风力发电站,并使用清洁环保材料。 5.2 通信系统 自然保护区的通信系统建设,应根据当地的通信条件和保护区对内、外部通信的传输需求,本着技 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行设计建设,做到安全适用、维护管理方便。保护区通信系统设计应从全局 出发,统筹兼顾,以近期为主,适当考虑远期发展。应充分利用地方现有通信网。管理局(分局)、管 理站(点)、检查站(卡)、社区可持续发展工程(如旅游服务区)等优先选用有线通信。在没有地方 通信网络的保护区,或地方通信网络无法覆盖的保护区,可建基站发射台,并通过无线通信方式与外部 2 DB51/T 2407—2017 通信网链接。通信线路容量设计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管理局址可按宽带传输技术标准综合布线,以适应 保护区管理和科研活动对语音、传真、图像、数据等多方面信号的传输要求。 5.3 智能生态监测与数据采集设施设备 常用的智能生态监测与数据采集设施设备包括:自动化在线气象监测站、野外智能水文监测仪、红 外触发相机、野外智能高清视频监控摄像机、红外探火预警雷达、智能巡护终端等。各类常用智能生态 监测与数据采集设施设备的技术要点应遵照附录B的规定。 5.4 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系统建设,应根据保护区实际的服务、应用、存储等需求,本着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 进行设计建设,做到安全适用,维护管理方便。计算机系统设计,需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应以近期 为主,适当考虑远期发展。计算机系统应包括主机服务器系统、数据存储备份系统以及计算机外部设备, 保护区需根据实际运行服务需求与现场实际情况以及操作运行情况,配备不同档次、不同类型、不同操 作系统的主机服务器系统。数据存储备份系统应采用支持海量数据存储的磁盘阵列,数据备份控制软件 应支持所选的存储与备份硬件设备。 5.5 机房及配套 机房及配套建设应以国家有关标准及规范为依据,本着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行设计建设。 应合理分布工作空间及各类设备的安装场所,缩短工艺流程,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确保电子 设备系统稳定可靠运行,保障机房工作人员良好的工作环境。室内设备、布线系统选材应采用符合国家 标准的优质产品。机房内部设备应由UPS供电。应做好消防、防雷和接地保护工作。 6 6.1 信息资源库建设 保护区基础数据库 包括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数据库、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数据库、保护区人员数据库、设施与资 产数据库、档案数据库等数据库。 各数据库的范式要求、命名规范以及需求

pdf文档 DB51-T 2407-2017 自然保护区信息化建设规范 四川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51-T 2407-2017 自然保护区信息化建设规范 四川省 第 1 页 DB51-T 2407-2017 自然保护区信息化建设规范 四川省 第 2 页 DB51-T 2407-2017 自然保护区信息化建设规范 四川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10:16:31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