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40 B 61 DB51 四 川 省 地 方 标 准 DB51/T 2405—2017 圈养大熊猫野化训练规程 2017 - 09 - 19 发布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7 - 10 - 01 实施 发 布 DB51/T 2405—2017 目 次 前 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野化培训大熊猫选择标准 ............................................................ 1 4 饲养管理 .......................................................................... 1 5 培训环境 .......................................................................... 1 6 数据采集设备 ...................................................................... 2 7 放归栖息地的选择 .................................................................. 3 8 放归大熊猫的监测 .................................................................. 4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 6 I DB51/T 2405—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 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规定编写。 本标准由四川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张和民、张志忠、周小平、吴代福、周世强、黄金燕、张明春、黄炎、严啸。 II DB51/T 2405—2017 圈养大熊猫野化训练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野化培训圈养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的选择标准、饲养管理、培训环境、 数据采集设备的运行以及放归栖息地的选择、放归后的跟踪监测。 本标准适用于圈养大熊猫野化训练研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LY/T2015-2012 大熊猫饲养技术规程 ZL 2012 3 0576087.9 圈养大熊猫野化培训伪装服外观专利 3 3.1 野化培训大熊猫选择标准 亚成体个体选择 要求发育正常,体况良好,精神、食欲及排泄正常;2~3 岁为宜;培训及放归数量在 2 只及 2 只 以上时,雌雄性比按照 1:1 选拔;未携带狂犬、犬细小、犬瘟热轮状等病毒,无重大疾病及传染病史。 身体主要器官和各大系统发育及功能需参考超声波、X 光及心电图检查结果得出的综合判断意见; 血液常规、生化、尿液检查值在正行范围内;体重、体尺及牙齿发育情况参见附录表 1、表 2 和表 3。 3.2 带仔母兽野化培训个体选择 身体健康,母性强、有育幼经验;牙齿缺失不超过 1/3,眼观看不到牙床;未携带狂犬、犬细小、 犬瘟热轮状等病毒,无重大疾病及传染病史;自然交配或人工授精正常;优先选择与放归地同山系血缘 的个体。 4 饲养管理 饲喂量和饲喂次数执行《大熊猫饲养技术规程》(2015-2012)。 在接近培训幼仔前,需要穿戴伪装服,服装外观以“圈养大熊猫野化培训伪装服”专利规定为准, 专利号:ZL 2012 3 0576087.9,穿戴伪装服前,需要在衣服表面涂抹新鲜大熊猫母兽粪便。 5 培训环境 按照圈养大熊猫野化培训的进程,培训环境分为小型培训圈和大型培训圈。 5.1 小型培训圈 1 DB51/T 2405—2017 2 面积0.5~2hm ,作为大熊猫幼仔从出生到1岁龄的培训场所。培训圈内坡度要小于30度,并且有灌 丛、竹子、乔木、岩石以及水源分布。 5.2 大型培训圈 2 面积4~24hm ,作为大熊猫幼仔从1岁到放归前的培训场所。培训圈内需要有较丰富的食物资源(其 中,可食竹种类不少于2种,天然水源不少于3处),具备较为复杂的生境结构。 5.3 铁网围栏 基脚由石块、砖头、河沙及水泥组成。围栏由钢柱、热镀锌棱形网和钢板组成,其中钢柱高170cm, 钢柱间隔3m,中间由8号热铬丝构成棱形孔网,孔径7.0cm×7.0cm,用铁条焊接在钢柱上;活铬钢网上 部高90cm,由钢板组成,将顶部的50cm高的钢板向内倾斜45°。内部的钢板之间要做到无缝连接,不能 留空隙。钢板在使用前需要涂抹防锈油漆,等到油漆气味挥发完全以后才能投入使用。 在地势平缓处需要安放电子地磅用来进行体重测量;至少开设2个不同方位的进出通道,便于工作 人员进出围栏。 在确定围栏的位置时,高大的乔木距离围栏不得低于2m,围栏两侧的枯木朽木提前清理,避免砸坏 围栏,避免造成受训大熊猫逃逸。在有水源流过的地方,需要取掉铁网,改换成Φ8mm~Φ16mm的钢筋, 间隔10~12cm,这样可以在避免大熊猫逃逸的同时,增加水流通过的速度,以免雨季因水流不畅造成围 栏垮塌。 铁网围栏的安全巡护≥1次/周,如果发现树枝、倒木搭在围栏上要及时清理;如果有破损,需要及 时补修。 5.4 电网围栏 围栏分内外两层,内层围栏为高压脉冲电网,网高 150cm,采用 4 根不锈钢电网线,下部间隔 25cm, 上部间隔 30cm,电网主柱间距离 150cm。外层围栏仍由热镀锌丝构成棱形孔网,孔格为 8.0cm×8.0cm, 高 160cm,主柱间距离 250cm。电线直径 2.5mm;脉冲电压幅度 3~7Kv;脉冲持续时间≤0.1s。高大 的乔木距离围栏不得低于 2m,围栏两侧的枯木朽木提前清理,避免砸坏围栏,避免造成受训大熊猫逃 逸。 在地势平缓处修建隔离笼舍一座,用于转运时的临时隔离;同时需要安放电子地磅用来进行体重测 量;至少开设 2 个不同方位的进出通道,便于工作人员进出围栏。 电网围栏的安全巡护≥1 次/周,检查围栏有无破损,有无树枝、倒木搭在围栏上,并用电压表测量 每一条电线的电压,确保电压正常;电网两边的杂草需要定期清理,避免电线接地短路。 6 数据采集设备 6.1 6.1.1 视频监控设备 配置要求 监控系统需要满足夜间红外监控、大容量硬盘接口输入输出、视频文件自动存储和4路同时回放功 能,正常工作温湿度在-10℃~55℃。 6.1.2 安装要求 受监控区域的面积不低于培训圈总面积的 90%。其中,整个围栏沿线必须有监控覆盖;水源和竹 林是大熊猫经常出现的地方,可以作为重点监控区域,在不同角度安装更多的摄像头。 2 DB51/T 2405—2017 摄像头必须安装在大熊猫无法触碰到的位置;树叶、竹叶等遮挡物与镜头保持至少 3m 的距离,避 免形成夜间红外监控视线的盲区。 6.2 音频颈圈 6.2.1 颈圈 重量:<120g;颈圈材质:人造革;尺寸:视受训个体颈围而定。 6.2.2 装置盒 重量:<75g;材质:ABS+PC(合金树脂);尺寸:13cm × 4cm × 2.5cm。 6.2.3 录音棒 电池:续航能力不小于5天;录音距离:5~10m;录音速率:192kbps;具备智能降噪功能;具备内 存扩展功能;重量:<70g(加电池)。 6.2.4 使用方法 先用镙钉将录音棒装置盒固定在项圈上,再开启录音棒,套上避孕套并打结,然后放入装置盒中, 最后将其配戴在大熊猫颈部。 6.2.5 数据采集和处理 每月随机选择 5 天(120h)连续收集音频数据;为了避免佩戴和摘取颈圈对幼仔的影响,只选取中 间 3 天(72h)的作为分析使用。 7 放归栖息地的选择 7.1 放归候选地必须具备的条件 具有适宜大熊猫生存需要的气候条件;具有适宜大熊猫长期生存的生境结构;具有良好的疫源疫病 防治基础;造成绝灭的因素已经消除;与现有栖息地的连接度高;具有较好的社会经济基础和自然环境 保护意识。 7.2 调查内容与方法 7.2.1 地理环境 调查了解圈养大熊猫放归候选区域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特征。 7.2.2 植被与竹子资源 调查了解圈养大熊猫放归候选区域的植物资源状况,尤其是竹子资源状况,包括种类、面积、生物 产量、负载量、生活史尤其是开花史等等。采用样方和样线结合的方法,从每条样线的起点开始,每隔 200m 或者海拔上升 100m,设置 20m×20m 的样方,在有野生大熊猫活动痕迹的地方同样布设 20m×20m 的样方;记录样方的 GPS 位点、地形地貌、植被、竹子、伴生动物、干扰情况与种类、野生大熊猫痕 迹数量等特征,并采集相关样品。 7.2.3 野生大熊猫种群状况或历史 3 DB51/T 2405—2017 调查了解大熊猫放归候选区域大熊猫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7.2.4 伴生动物数量、种类、疾病、寄生虫情况 调查了解大熊猫放归候选区域野生动物资源状况及疫病疫情。 7.2.5 社会经济和保护意识 调查了解圈养大熊猫放归候选区域社会经济基础、保护与参与意识。 7.2.6 问卷调查 调查了解该区域历史上是否有大熊猫的分布、民众对大熊猫及其他动物的保护意识、该区域的社会 经济状况等。对当地的基础数据如气象、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数据可直接到相关机构查询收集 8 放归大熊猫的监测 8.1 监测方法 8.1.1 样方调查: 采用20m×20m或30m×30m的样方,在生境选择研究时可对乔木层进行数据收集,在每个象限中心和 大样方中心分别设置5m×5m样方1个,用以了解灌木层的特征,同样可设置5个1m×1m的小样方,用以调 查竹子的生
DB51-T 2405-2017 圈养大熊猫野化训练规程 四川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10:01:27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