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40 B 61 DB51 四 川 省 地 方 标 准 DB51/T 2415—2017 岷江干旱河谷森林植被恢复技术规程 2017 - 09 - 19 发布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7 - 10 - 01 实施 发 布 DB51/T 2415—2017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基本原则 .......................................................................... 2 5 恢复对象与类型 .................................................................... 2 6 恢复措施 .......................................................................... 2 7 恢复目标 .......................................................................... 4 8 验收 .............................................................................. 4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岷江干旱河谷主要造林树(草)种 .................................. 6 I DB51/T 2415—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规定编写。 本标准由四川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尤继勇、杨育林、鄢武先、张小平、张利、张炜、张好、黄斌、胡勇、罗宏成。 II DB51/T 2415—2017 岷江干旱河谷森林植被恢复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四川省岷江流域干旱河谷恢复森林植被的基本原则、恢复对象与类型、恢复措施及验 收等。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岷江流域干旱河谷及其类似河谷区域的森林植被恢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772-1999 林木种子检验规程 GB 6000-1999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GB 7908-1999 林木种子质量分级 GB/T 15163-2004 封山育林(沙)技术规程 GB/T 15776-2016 造林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容器苗 plants of container 容器苗是指用特定容器培育的作物或果树、花卉、林木幼苗。 3.2 鱼鳞坑 fish-scale pits 指沿等高线自上而下挖的半月型坑,呈品字形排列,形如鱼鳞,故称鱼鳞坑。 3.3 保水剂 super Absorbent polymerst 一种吸水能力特别强的功能高分子材料,又称吸水性树脂或高吸水性高分子。 3.4 生根剂 rooting agent 生根剂是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剂类的生长素类化合物,其作用是在植物体内维持植物的顶端优 势,诱导同化产物运输,促进植物生根。 1 DB51/T 2415—2017 4 基本原则 4.1 4.2 4.3 4.4 5 坚持以生态效益优先,兼顾经济和社会效益。 根据岷江流域干旱河谷不同区域特点选择不同植被恢复类型治理。 本着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以乡土树种为主,乔、灌、草相结合。 植被恢复与水利设施建设相配套、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植树种草与封山育林相结合。 恢复对象与类型 5.1 植被恢复的生境条件 有一定土层厚度、水分、植被盖度等植被恢复自然条件或通过引水灌溉措施满足植被恢复的条件。 5.2 植被恢复立地类型划分 5.2.1 立地条件良好区 河谷阴坡,海拔分布范围 1400m~2100m,坡度≤15°,土壤厚度≥25cm,土壤有机质≥30g/kg, 植被盖度≥50%。 5.2.2 立地条件较好区 河谷半阴坡,海拔分布范围 1400m~2450m,15°<坡度≤25°,15cm≤土壤厚度<25cm,20g/kg≤ 土壤有机质<30g/kg,40%≤植被盖度<50%。 5.2.3 立地条件较差区 河谷阳坡,海拔分布范围 1600m~2300m,25°<坡度≤45°,5cm≤土壤厚度<15cm,10g/kg≤土 壤有机质<20g/kg,30%≤植被盖度<40%。 5.2.4 立地条件极差区 河谷阳坡,海拔分布范围 2000m~2650m,坡度>45°,土壤厚度≤5cm,土壤有机质<10g/kg,植 被盖度<30%。 5.3 植被恢复的类型 立地条件良好区植被恢复类型为乔木型; 立地条件较好区植被恢复类型为乔灌型; 立地条件较差区植被恢复类型为灌草型; 立地条件极差区植被恢复类型为封育型。 6 恢复措施 6.1 6.1.1 乔草型和乔灌型 树(灌、草)种选择 以乡土树(灌、草)种为主,保持针叶与阔叶、常绿与落叶多树种搭配,结合不同区域气候环境特 点,选择适宜造林树(灌、草)种,做到适地适树。 2 DB51/T 2415—2017 岷江干旱河谷主要造林树(灌、草)种见附录 A。 6.1.2 种子和苗木 林木种子质量达到 GB 7908-1999 规定,林木种子质量检验按 GB2772-1999 执行。 苗木质量按 GB 6000-1999 执行。未制定标准的树种,选用良种壮苗。 6.1.3 林地清理 禁止林地全面清理。 6.1.4 整地 a)平地采取穴状整地; b)土质坡面采取反坡梯田、水平阶、穴状或鱼鳞坑整地,石质边坡或岩质坡面采取穴状或鱼鳞坑整 地; c)穴状整地,口径 40cm~80cm,深度 40cm~60cm; d)整地造林随整地随造林。 6.1.5 造林时间 造林时间选择在春季造林。 6.1.6 乔木种植密度 a)乔草型:大苗 1667 株/hm²~2500 株/hm²,常规苗 2500 株/hm²~4444 株/hm²; b)乔灌型:大苗1111株/hm²~2500株/hm²,常规苗2500株/hm²~3333株/hm²。 6.1.7 灌草点(撒)播量 a) b) 6.1.8 草种:千粒重≤0.5g 为 75kg/hm²,0.5g<千粒重<1g 为 75kg/hm²~150kg/hm²,1g≤千粒重 为 150kg/hm²; 灌木:千粒重≤10g 为 15kg/hm²,10g<千粒重<50g 为 15kg/hm²~75kg/hm²,50g≤千粒重为 75kg/hm²。 造林 a)推荐使用容器苗; b)推荐使用生根剂、保水剂等新技术处理苗木。 6.1.9 抚育管护 a)植被恢复后的 3a~5a 内进行抚育管护; b)根据天气状况及时进行浇水,并覆盖地膜、植物秸秆、石片等保持水分,确保苗木成活; c)当年造林成活率不合格的造林地需及时进行补植、补播。 6.2 6.2.1 灌草型 灌(草)种选择 以乡土灌(草)种为主,保持常绿与落叶多灌木搭配,结合不同区域气候环境特点,选择适宜造林 灌(草)种。 3 DB51/T 2415—2017 岷江干旱河谷主要造林灌(草)种见附录 A。 6.2.2 种子和苗木 种子质量达到 GB 7908-1999 规定,种子质量检验按 GB2772-1999 执行。苗木质量按 GB 6000-1999 执行。未制定标准的种子和苗木,选用良种壮苗。 6.2.3 整地 a)点播采取随造随整地; b)撒播不用整地。 6.2.4 灌草点(撒)播量 草种:千粒重≤0.5g 为 150kg/hm²,0.5g<千粒重<1g 为 150kg/hm²~225kg/hm²,1g≤千粒 重为 225kg/hm²。 灌木:千粒重≤10g 为 75kg/亩,10g<千粒重<50g 为 75kg/hm²~150kg/hm²,50g≤千粒重为 150kg/hm²。 a) b) 6.2.5 管护 a)进行植被恢复后的 3a~5a 内进行管护; b)当年成活率不合格的,需及时进行补播。 6.3 封育型 6.3.1 封育方式 实施全封和半封。 6.3.2 封育年限 灌草型 3a~4a。 灌木型 4a~5a。 草本型 5a~6a。 7 恢复目标 表1 8 恢复类型 恢复策略 恢复目标 乔木型 栽植乔木 乔草组合群落 乔灌型 栽植乔木+点播灌木(栽植灌木) 乔灌组合群落 灌草型 点播灌木(栽植灌木)+撒播草种 灌草组合群落 封育型 全封+半封 灌草组合群落 验收 8.1 4 不同恢复类型的森林植被恢复目标 合格标准 DB51/T 2415—2017 8.1.1 乔草型 植被恢复 3 年后进行验收。 乔木郁闷度≥0.10,灌草盖度≥30%;乔木保存率 80%以上。 8.1.2 乔灌型 植被恢复 3 年后进行验收。 乔木郁闷度≥0.10,灌草盖度≥40%;乔木保存率 80%以上。 8.1.3 灌草型 植被恢复 3 年后进行验收。 灌草盖度≥60%,灌木保存率 70%以上。 8.1.4 封育型 验收标准参加封山育林技术规程 GB/T 15163-2004 相关条文执行。 8.2 验收方法 验收标准参见 GB/T 15776-2016 相关条文执行。 5 DB51/T 2415—2017 A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岷江干旱河谷主要造林树(草)种 树(灌、草)种 乔木 灌木 草本 植物名 学名
DB51-T 2415-2017 岷江干旱河谷森林植被恢复技术规程 四川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09:44:25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