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安全标准网
ICS 65.050.20 B 61 DB44 广 东 省 地 方 标 准 DB44/T 2173—2019 短萼仪花种子育苗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on seedling cultivation of Lysidice brevicalyx 2019 - 08 - 14 发布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 - 11 - 14 实施 发 布 DB44/T 2173—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广东省林业厅科技与交流合作处提出。 本标准由广东省林业厅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东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苏纯兰、刘颂颂、叶永昌、李伟豪、张燕林、胡秋艳、莫罗坚。 I DB44/T 2173—2019 短萼仪花种子育苗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短萼仪花(Lysidice brevicalyx Wei)种子、芽苗培育、容器育苗、病虫鼠害防治、苗 木出圃、建档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短萼仪花的种子苗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772 林木种子检验规程 CJ/T 23 城市园林苗圃育苗技术规程 3 种子 3.1 采种 每年9月~10月,选择5 a生以上生长健壮且无病虫害的优良母树采种。当果实颜色由青绿转黄绿、 果皮未开裂或少数开裂时,采集单果或果序。 3.2 调制 单果或果序放在通风处阴干,经1 d~2 d,果皮完全开裂,种子脱出;未开裂的果皮用手握住两端 左右扭动,开裂后取出种子。种子阴干后可用干净布袋或麻袋装起,置于阴凉处。常温下干藏,贮存时 间可达1 a~2 a。 3.3 质量要求 种子光亮饱满、无明显病虫害和病斑,千粒重910 g ~950 g,种子发芽率达75%以上。种子检验按 GB/T 2772执行。 4 芽苗培育 4.1 芽苗床 按照CJ/T 23,选择pH值6.0~7.0的肥沃沙壤土,平整圃地,整地作床,苗床宽100 cm~120 cm, 高20 cm~25 cm,步道宽30 cm~40 cm。用河沙∶泥炭土=2∶1 作育苗基质,稍压紧,床底不积水。播 种前1 d~2 d用0.3%~0.5%高锰酸钾溶液喷洒芽苗床并浇透苗床基质。 4.2 播种 1 DB44/T 2173—2019 4.2.1 种子处理 将种子放入陶瓷器皿,徐徐倒入浓硫酸(浓度95%~98%),搅拌至外种皮湿润(约20 min~30 min), 待种皮颜色变黑,并有碎粒脱落时,回收浓硫酸;用清水冲洗种子8次~10次,再用常温水浸泡,待种 子外层胶质物脱落后取出、播种。24 h内平均98%的种子完成脱胶,未脱胶的种子继续常温水浸泡,至 脱胶去硬实为止。 4.2.2 播种 2 3月~10月,宜随采随播。将已去硬实的种子均匀点播在苗床上,播种量为500 g/m 。播后覆盖细 沙,以不见种子为度,淋透水。 4.3 播后管理 播种后搭设遮光率为50%~60%的遮荫网。晴天较干燥时每天喷水,芽苗大量出土后早晚各喷1次水, 阴雨天视情况保持苗床基质湿润(以手握基质,放松后基质成稍松散沙团)、不积水。芽苗全部出土后 的一周内用0.1%~0.3%的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溶液薄施,以后每7 d施肥1次。及时除草、松土。及时疏除 苗床中过弱、过密的幼苗,可与芽苗移栽结合进行。 5 容器育苗 5.1 容器 0.5 a生苗用直径和高为10 cm ×16 cm的塑料薄膜袋;1 a生苗用直径和高为15 cm × 25 cm的塑 料薄膜袋。 5.2 基质 70%黄心土+20%河沙+10%泥炭土混合均匀,浇透0.3%~0.5%的高锰酸钾溶液,盖薄膜2 d~3 d, 揭膜后稍晾干再装袋。 5.3 芽苗移栽 幼苗长出3片~4片真叶、苗高约5 cm~10 cm,即可移入容器培育。移苗宜在阴天或晴天的早、晚 进行。移苗前将苗床淋透水,后用移植锹或竹签起苗,不伤根尖,随起随栽。上袋时先用竹签在容器基 质中引穴,再将芽苗移入穴内,压实并淋足定根水。 5.4 苗期管理 5.4.1 遮荫 移苗后用遮光率为50%的遮荫网遮挡,1个月后,选择阴雨天拆除遮荫网。 5.4.2 肥水草管理 移栽后一周内,每天早晚各淋水一次,直至恢复生长;其后每天浇水1次~2次。期间,阴雨天少浇 水或不浇水,保持育苗基质湿润、不积水。移植15 d后,追施0.3%~0.5%的尿素溶液或叶面肥,以后每 30 d一次,施肥宜在傍晚进行,第二天清早用清水浇苗以避免肥害。及时除草,每月1次~2次。 6 病虫鼠害防治 2 DB44/T 2173—2019 6.1 主要种类 苗期病虫害很少发生,偶有褐斑病(Cercospora insulana Sacc)和毒蛾类食叶害虫;苗期鼠害较为 严重。 6.2 防治方法 见附录A。 7 苗木出圃 7.1 苗木质量要求 7.1.1 综合指标 无检疫对象病虫害,苗木各部分结构完整,充分木质化,苗干通直,无机械损伤,顶芽发育饱满、 健壮,枝叶和根系生长正常,色泽正常。 7.1.2 苗木分级 同一苗龄以综合指标、苗高、地径确定Ⅰ、Ⅱ等级,详见表1。 表1 苗木质量等级划分 Ⅰ级苗 Ⅱ级苗 苗龄(a) 苗高(cm) 地径(cm) 苗高(cm) 地径(cm) 0.5 ≥45 ≥0.5 ≥40~45 ≥0.4~0.5 1 ≥170 ≥2.2 ≥150~170 ≥2.0~2.2 7.2 出圃 容器苗经过6个月或12个月的培育,符合7.1的要求,即可出圃。出圃时应附苗木检验证、检疫证和 产地标签。 8 建档 包括育苗地的气候、物候、水文、土质、地形等自然条件的图表资料及调查报告;苗圃建设历史和 发展计划;苗圃构筑物、机具、设备等固定资产的现在及历年增减、损耗的记载及其他技术资料。具体 参照 CJ/T 23 执行。 3 DB44/T 2173—2019 A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短萼仪花主要病虫害及鼠害防治方法 种类 主要症状 发病初期,感病叶片产生褐色小斑。以后逐渐扩展为 褐斑病 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较大的灰色病斑。最后病斑中央灰 白色,边缘赤褐色线纹,其上散生小黑点。发病严重 时,叶片病部表皮开裂,引起落叶。 初龄幼虫啃食叶肉组织,随着龄期的增大,幼虫开始 毒蛾类食叶害虫 沿叶缘取食,造成叶片缺刻或孔洞;虫多时,会把整 株幼苗的叶片吃光,甚至导致枯萎死亡。 防治方法 70%甲基托布津粉剂 800 倍~1000 倍液或 50%多菌 灵粉剂 600 倍~800 倍液喷施。每 7 天用药一次, 连喷 2 次。 幼虫幼龄期在潮湿条件下用 Bt 杀虫剂喷雾;夏季 用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2500 倍液或 75%辛硫磷 1000 倍 液 喷 杀 ; 秋 季 用 2.5% 功 夫 菊 酯 乳 油 4000~5000 倍液喷杀。 若少量播种,可在苗床周围放置黏鼠板或老鼠笼; 鼠害 苗期鼠害发生最为严重。主要表现为:胚根和幼根被 若批量播种,可在苗床周围散施溴敌隆、杀鼠迷、 咬噬或种子被拔出。 敌鼠钠盐、无公害克鼠星 1 号灭鼠剂等慢性或多计 量灭鼠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DB44/T 2173—2019 DB44/T 2173—2019 广东省地方标准 短萼仪花种子育苗技术规程 DB44/T 2173—2019 * 广东省标准化研究院组织印刷 广州市海珠区南田路 563 号 1304 室 邮政编码:510220 网址:www.bz360.org 电话:020-84250337 5

pdf文档 DB44-T 2173-2019 短萼仪花种子育苗技术规程 广东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4-T 2173-2019 短萼仪花种子育苗技术规程 广东省 第 1 页 DB44-T 2173-2019 短萼仪花种子育苗技术规程 广东省 第 2 页 DB44-T 2173-2019 短萼仪花种子育苗技术规程 广东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2 07:15:47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