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安全标准网
ICS 65.020.40 B 61 DB33 浙 江 省 地 方 标 准 DB33/T 2161—2018 香椿和毛红椿用材林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imber plantation cultivation of Toona sinensis and Toona ciliata var. pubescens 2018 - 11 - 07 发布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 - 12 - 07 实施 发 布 DB33/T 2161—2018 前 言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程起草。 本标准由浙江省林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省开化县林场、杭州市富阳区农林 局、建德市林业局、福建省国有来舟林业试验场、遂昌县林业局、仙居县林业局。 本标准起草人:刘军、乔卫阳、楼君、邱勇斌、陈文荣、姜景民、方贵荣、刘学松、陈日红、吴军、 钟志真、邹军、华朝辉、彭佳龙、曾丽芳。 I DB33/T 2161—2018 香椿和毛红椿用材林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香椿和毛红椿种子采集及贮藏、苗木培育、造林、抚育管理、间伐、技术档案等主要 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香椿、毛红椿的播种育苗和人工造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7908 林木种子质量分级 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 LY/T 1706 速生丰产用材林培育技术规程 DB33/T 179.1 林业育苗技术规程 第1部分:林业露地育苗 DB33/T 179.2 林业育苗技术规程 第2部分:林业容器育苗 3 采种 3.1 采种母树 经审(认)定的种子园、母树林,或选择15-30年生,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干形通直圆满的天然 母树采种。 3.2 种子采集与处理 10-11月,当大部分果实颜色由绿变黄,尚未开裂时及时采收、晾晒,待自然裂开后,去除杂质, 分批取得籽粒饱满的纯净种子。自然干燥后,装袋并标注采种时间和产地。 3.3 种子贮藏 种子装入密封袋,短期保存应置于相对湿度30-40%、温度4 ℃的冷库;长期保存应置于温度 -20~-10 ℃冷柜(冷库)。 4 苗木培育 4.1 芽苗培育 4.1.1 种子选择 种子品质应达到GB 7908的要求。 1 DB33/T 2161—2018 4.1.2 种子消毒 用0.3%高锰酸钾溶液浸种0.5 h后,捞出种子,用清水冲净。 4.1.3 催芽 1-2月份将消毒后的种子置于室内或大棚内,温度控制在15-25 ℃,摊开,厚度为5 cm左右。不时 翻动直至种子露白。 4.1.4 苗床制作 在温室大棚内制作培育芽苗的苗床。床面宽100-120 cm,高20-25 cm,床间步道宽30-40 cm。苗床 下层铺设15-20 cm厚的沙性黄心土,上面再覆盖2-3 cm的干净沙子。 4.1.5 播种 宜在1-2月播种。将经过消毒后的种子按每平方米3-5 g的播种量均匀地撒播在苗床上,然后覆盖细 沙或焦泥灰,厚度以不见种子为宜,上搭塑料薄膜拱棚。 4.1.6 播后管理 按照DB33/T 179.2的规定执行。 4.2 裸根苗培育 4.2.1 圃地选择 按照DB33/T 179.1的规定执行。圃地应光照充足。 4.2.2 整地 按照DB33/T 179.1的规定执行。 4.2.3 圃地做床 按照DB33/T 179.1的规定执行。 4.2.4 土壤消毒 土壤消毒用25%多菌灵可湿粉剂500倍液或1%硫酸铜或硫酸亚铁水溶液浇透床面。 4.2.5 芽苗移栽 3-4月份当芽苗长至3-5 cm高、2-3个复叶时,可进行移栽。株距15 cm,行距25 cm。移栽要点按照 DB33/T 179.1的规定执行。 4.2.6 苗期管理 芽苗移栽后,应保持苗床湿润。移栽1周后成活率小于90%时应补植。适时松土除草。春季雨水较少 和夏季高温干旱时需适时浇水。5月下旬-8月下旬,施3-4次速效氮肥,每次施用尿素或硫酸铵150-200 kg 2 /hm 。9月上旬-10月上旬,喷施2-3次0.5%磷酸二氢钾。 4.2.7 苗木出圃 4.2.7.1 起苗 2 DB33/T 2161—2018 在秋季苗木落叶后和春季苗木萌动前起苗。起苗时保持根系完整,不折断苗干,不破坏顶芽。 4.2.7.2 苗木分级 苗木分级见表1。 表1 香椿和毛红椿裸根苗木质量等级 Ⅰ级苗 苗木类型 苗龄(年) Ⅱ级苗 地径 D(cm) 苗高 H(cm) 地径 D(cm) 苗高 H(cm) 0-1 1 ≥1.2 H≥80 1.0≤D<1.2 60≤H<80 1-2 2 ≥2.0 H≥200 1.6≤D<2.0 180≤H<200 注:Ⅰ、Ⅱ级苗为合格苗。 4.2.7.3 苗木包装与运输 剪去过长根系,蘸浓泥浆。按标准分级,每 20-30 株一捆,包裹根系防止失水。运输中应避免损伤 顶芽。苗木运达目的地后应立即假植。 4.2.7.4 苗木检疫 按照DB33/T 179.1的规定执行。 4.3 容器苗培育 4.3.1 育苗设施 容器育苗应具备有温室、大棚、遮阳棚、喷灌、喷雾等配套设施。 4.3.2 整地作床 育苗床应清除杂草和石块,平整土地,四周开排水沟,床面覆盖黑色地布。 4.3.3 容器选择 按照DB33/T 179.2的规定执行。 4.3.4 基质配制 按照DB33/T 179.2的规定执行。 4.3.5 基质装填和容器摆放 按照DB33/T 179.2的规定执行。 4.3.6 芽苗移植 按照DB33/T 179.2的规定执行。 4.3.7 苗期管理 4.3.7.1 补苗与换苗 3 DB33/T 2161—2018 移植后2周内,对未成活的缺株容器及时补苗,生长不正常的苗木及时更换壮苗。补苗、换苗后随 即淋透水。 4.3.7.2 水分管理 芽苗移栽初期应多次适量喷水,保持基质湿润;速生期喷水应量多次少,在基质达到一定的干燥程 度后再喷水;生长后期即10月下旬以后应控制喷水。喷水宜在早、晚进行,避免中午高温时进行。如遇 连续大雨,降水过多时应注意容器排水。 4.3.7.3 追肥 按照DB33/T 179.2的规定执行。 4.3.7.4 遮阳 芽苗移植、补苗、换苗等作业宜在阴天或晴天遮阳下进行。夏季高温干旱期需遮阳,遮阳网透光率 宜为全光照的50%左右。 4.3.7.5 除草 做到容器内、床面和步道上无杂草。在基质湿润时连根拔除,除草后应及时喷水。 4.3.7.6 断根 当发现苗木侧根穿透容器时,宜及时移动容器,以后每隔1-2个月移动一次。 4.3.7.7 分盘和分级育苗 按照DB33/T 179.2的规定执行。 4.3.7.8 炼苗 从10月中旬开始,逐步揭开遮阳网以增加光照并控制水分等进行炼苗。 4.4 苗木出圃 4.4.1 起苗 按照DB33/T 179.2的规定执行。 4.4.2 苗木分级 出圃造林苗按苗高和地径可分为2级,要求苗干通直、色泽正常,分级标准见表2。 表2 香椿和毛红椿容器苗苗木质量等级 苗木类型 1年生网袋容器苗 1年生塑料营养钵苗 等级 分级标准 Ⅰ级苗 苗高50 cm以上,地径0.60 cm以上 Ⅱ级苗 苗高40-50 cm,地径0.50-0.60 cm Ⅰ级苗 苗高70cm以上,地径0.80 cm以上 Ⅱ级苗 苗高50-70 cm,地径0.70-0.80 cm 注:Ⅰ、Ⅱ级苗为合格苗。 4 DB33/T 2161—2018 4.4.3 包装与运输 按照DB33/T 179.2的规定执行。 5 造林 5.1 造林地选择 应选择海拔800 m以下的低山中下坡、林缘、沟谷或四旁地,由石灰岩、紫砂岩等母质发育的微碱 性、中性和微酸性土壤。 5.2 造林地清理 按照GB/T 15776要求执行。 5.3 整地 整地一般在10-12月进行,可采用穴状整地和带状整地。整地方式按照GB/T 15776的规定执行。造 林前回填表土,同时每穴施磷肥100 g。 5.4 造林模式 纯林株行距为2.0 m×2.5 m或2.0 m×3.0 m;混交林混交树种以杉木为主,株行距为2.0 m×2.0 m或 2.0 m×2.5 m,其中带状混交香椿、毛红椿与杉木比例为1:2-1:3,块状混交香椿、毛红椿密度控制在 2 450-750 株/hm 。 5.5 苗木规格 采用Ⅱ级及以上1-2年生裸根苗或1年生塑料营养钵苗、Ⅰ级1年生轻基质容器苗造林。 5.6 造林时间 一般在1月下旬-3月上旬造林。 5.7 栽植 苗木出圃造林时,尽量做到随起随栽。栽植时,需正苗、覆土至根径处、踏实、压紧。 6 抚育管理 6.1 幼林抚育和施肥 栽植后1-3年每年抚育两次,第一次在5-6月除草;第二次在8-9月,清除林地杂草。栽植后第2年结 合抚育进行施肥,施用复合肥0.5 kg/株左右。 6.2 修枝 造林第3-5年应进行修枝,修枝强度枝下高为树高的2/3。 7 间伐 5 DB33/T 2161—2018 2 7-10 年生时进行第1次间伐,株数间伐强度30-50%,保留900-1500 株/hm 。15-20 年生时进行第2 -2 次间伐,强度30-50%,最终保留密度为600-1000 株•hm 。具体操作按LY/T 1706技术要求进行。 8 病虫害防治 8.1 苗期 幼苗期常见感染根腐病,揭草后及时喷洒50%多菌灵800-1000倍液,7-10天喷洒1次,连续3次,并 注意排水、除草、间苗,保持苗床通风透气。其它病虫害按照DB33/T 179的规定执行。 8.2 幼林期 8.2.1 木蠹蛾防治 挖除腐烂树皮,并在伤口涂抹石灰。7-8月间于幼虫侵入孔附近涂抹50%杀螟松乳剂,或用50%磷 胺乳剂稀释2-2.5倍毒杀幼虫,也可将药液注入孔道杀虫。成虫发生期结合其它害虫的防治,喷50%的辛 硫磷乳油1500倍液,消灭成虫。6-7月羽化期间,可用灯火诱杀成虫。伐去被害严重的树木并烧毁。 8.2.2 白蚁防治 白蚁每年4-7月分飞繁殖,设置灯光诱杀。清除白蚁危害严重的树木并烧毁。 9 技术档案 生产单位应建立完整、真实的生产栽培管理和销售记录档案,包括栽培地位置、面积、种苗来源、 整地、种植、培管等各项作业的用工和物料消耗等,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均应长期保存。 6 DB33/T 2161—2018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香椿和毛红椿用材林标准化栽培模式图 图A.1 香椿和毛红椿用材林标准

pdf文档 DB33-T 2161-2018 香椿和毛红椿用材林栽培技术规程 浙江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3-T 2161-2018 香椿和毛红椿用材林栽培技术规程 浙江省 第 1 页 DB33-T 2161-2018 香椿和毛红椿用材林栽培技术规程 浙江省 第 2 页 DB33-T 2161-2018 香椿和毛红椿用材林栽培技术规程 浙江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1 05:27:32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