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65.020.01
CCSB05
GXNS
团 体 标 准
T/GXNS002—2022
稻藻虾综合种养技术规程
Codeofpracticefor“Rice-Algae-Crayfish”
2022-12-20发布 2022-12-26实施
广西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协会 发布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GXNS002—2022
I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提出。
本文件由广西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协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三江侗族自治县水产技术推
广站、三江侗族自治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隆安县丁当镇农业水利站、广西益谱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广
西智标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唐红琴、董文斌、李忠义、何铁光、韦彩会、莫洁琳、韦领英、杨世宇、温佳
凤、荣光勋、杨雄令、马桂美、覃瑞阳、吴秀菊、莫永诚、苏桂秋、田华丽、黎粤悦、陆培伟。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GXNS002—2022
1稻藻虾综合种养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界定了稻藻虾综合种养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稻田选择与改造、藻类植物选择和投放、水稻
种植管理、小龙虾养殖、收获的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稻田以藻养虾的生产技术。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T847水稻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SC/T1132渔药使用规范
SC/T1135.1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第1部分:通则
SC/T1135.4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第4部分:稻虾(克氏原螯虾)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养虾环沟
在养虾稻田四周开挖的养虾环形水沟。
3.2
藻类植物
狐尾藻,小二仙草科狐尾藻属植物,多年生沉水草本。狐尾藻营养丰富,口感好,适宜小龙虾食用,
且具有较好净化水质功能,能够为小龙虾养殖提供良好环境。
3.3
小龙虾
小龙虾分成虾、亲虾、幼虾,成虾是指体重达到15 g以上的小龙虾;亲虾是指已经性成熟的小龙虾,
体重一般在30 g以上,俗称种虾;幼虾是指体重为3 g~10 g的小龙虾,俗称虾苗。
4稻田选择与改造
4.1稻田选择
稻田环境和底质条件应符合NY/T847的规定,宜选择地势平整、土壤肥沃、保水性能好、水源充足、
排灌方便、远离污染源、交通便利、电力通畅的稻田。
4.2水质要求
小龙虾生存水温0 ℃~37 ℃,生长适温18 ℃~30 ℃;pH适宜范围6.5~9.0,最适范围7.2~8.5;
溶解氧在正常生长期保持在5 mg/L以上,养殖水质透明度控制在30 cm~40 cm为宜,氨氮小于0.5 mg/L,
亚硝酸盐小于0.05 mg/L。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GXNS002—2022
24.3稻田改造
稻田面积以2000 m2~6670 m2亩为宜,形状和大小应遵循因地制宜原则,稻田四周开挖养虾环沟,环
形水沟面积比例不超过稻田总面积10%,四周构建防逃设施。
4.3.1养虾环沟
稻田四周田埂顶面宽3 m~4 m,并高出田块0.8 m~1.0 m。沿稻田田埂四周应开挖环形沟,环形沟坑
占比应符合SC/T1135.1的要求。环沟上宽3.5 m~5.0 m,底宽0.5 m~1.0 m,沟深1.0 m~1.5 m,坡比1:2~
1:3。环沟外侧与田面持平处须建设一个宽度在0.5 m的平台,防止环沟外侧土方坍塌。离环沟内侧0.3 m
处建设小田埂,小田埂高0.3 m~0.4 m、上宽0.2 m、下宽0.4 m,防止稻田耕作时浑浊水流入环沟。
4.3.2防逃设施
进排水口采用双层防逃网,外层防逃网用40~50目的铁丝网,内层用40~60目的纱网;在养殖区四
周构建围栏(尼龙网、石棉瓦、铝塑板)防逃,高度为50 cm~60 cm,其中10 cm~20 cm埋入土中。
图1生产单元平面图
图2生产单元剖面图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GXNS002—2022
34.4清沟消毒
小龙虾放养前20 d~30 d,将沟渠中的水排干进行晒田,放养前10 d~15 d用生石灰150 kg/667 m2
进行全田清沟消毒。每年清沟一次,用茶麸杀死小杂鱼,茶麸均匀撒到沟里水面,茶麸使用量150 kg/667
m2,捞走青苔和枯萎的杂草,清除淤泥后晒沟15天。
5水稻种植管理
5.1品种选择
水稻品种应符合SC/T1135.1的规定,宜选择叶片张开角度小,抗病强、抗倒伏的优质水稻品种。
5.2种植方式
可机械插秧或人工插秧,浅水移栽,宽行稀植,株行距为25 cm×18 cm或30 cm×15 cm,栽插密度1.2~
1.3万穴/667 m2。
5.3水分管理
水稻种植水分管理应符合SC/T1135.4的规定。
5.4肥料管理
水稻种植肥料管理应符合SC/T1135.4的规定,肥料使用应符合NY/T496的要求,基肥施腐熟有机
肥,秧苗移栽前一周,将腐熟有机肥均匀撒在田面并翻耕耙匀,腐熟有机肥用量2000 kg~3000 kg/667 m2。
在水稻拔节期、抽穗扬花期和灌浆期视水稻长势,适量用复合肥追肥,复合肥总量为每667 m2施纯氮肥
10 kg~12 kg、磷肥5 kg~7 kg、钾肥8 kg~10 kg。严禁使用对小龙虾生长有害的化肥,如氨水、碳酸氢
铵等。
5.5病虫害防治
在防治水稻虫害时,首选杀虫灯、害虫天敌、性诱剂等物理、生物防治方法,配合使用化学防治。
优先选择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农药,禁止使用噻嗪酮、有机磷、拟除虫菊酯和除草剂等对小龙虾生长有
影响的药剂。
6小龙虾养殖
6.1小龙虾投放
6.1.1投放亲虾
在稻田改造完成后,在8~10月亲虾投放量以15 kg/667 m2~30 kg/667 m2为宜,亲虾要求无损伤、体
格健壮、活动能力强、体色暗红或者深红色,有光泽,规格不低于30 g/只。
6.1.2投放幼虾
宜在3月中旬至4月中旬投放幼虾,投放量以30 kg/667 m2~45 kg/667 m2为宜,幼虾要求无损伤,规格
整齐、体色青褐色或淡红色,活动能力强,规格为3 g~10 g/只;在秧苗返青后补充投放幼虾,投放量
宜为15 kg/667 m2,规格为20 g/只以上。
6.2养殖水位
小龙虾养殖稻田间水位调控应符合SC/T1135.4的规定。
6.3水质管理
随时测定虾沟溶氧量,通过补水的方法调节水质。保持虾沟溶氧在5 mg/L以上,pH值在7.5以上,
透明度在25 cm~35 cm。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GXNS002—2022
46.4投喂
投喂小龙虾时要按照“定时、定量、定质、定点”的方法,均匀投喂,避免争食。每天投喂两次,
早晚各一次,晚上增加投喂量,占全天的70%,每日投喂量根据天气和虾的摄食情况进行调整。宜在浅水
坡边进行投喂。
6.4.1有机肥
稻虾环沟每月施一次腐熟有机肥或饼肥,有机肥用量为50 kg/667 m2~100 kg/667 m2.,饼肥用量为
80 kg/667 m2~150 kg/667 m2。
6.4.2饲料
冬初及初春,主要依靠天然饵料生物,可不投人工饲料;4月中旬后,每日应适当投喂人工饲料,
饲料根据虾苗规格大小选用适口粒径的虾专用配合饲料(粗蛋白质含量28%~32%)、饼粕、麸皮、豆
粕、玉米、米糠、豆渣、菜籽粕等,每日投喂量为存虾总量的1%~6%。
6.5日常管理
定期巡稻田,测量水温,观察水质变化和小龙虾活动、吃食、生长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问题。
及时清除蛙、水蛇、泥鳅、黄鳝、水鼠等敌害生物。定期晒田,保持稻田水深20 cm~25 cm。汛期应加
强巡查,对池埂、水闸进行检查,加固加高防逃网。
6.6病害防治
病害防治应以防为主,防重于治。发生病害时,渔药施用应符合SC/T1132的规定。
7狐尾藻投放
狐尾藻在虾种放养前投放于稻虾环沟中,狐尾藻投放量为100 kg/667 m2~150 kg/667 m2。覆盖度以
50%为宜,最多不应超过70%,最低不应低于30%。
8收获
8.1水稻收获
水稻留高茬收获,高度为30 cm~40 cm,收获后待稻草晒枯后灌水或施用枯草芽孢杆菌分解稻草。
8.2小龙虾收获
小龙虾达到商品规格后,使用虾笼、地笼、抄网等工具捕捞,网孔直径2.5 cm~3.0 cm。将捕捞工
具放置稻田和养虾环沟内,每隔2 d~3 d改变地笼放置地点。遵循前期捕大留小、后期捕小留大,轮捕
轮放的原则。
8.3档案记录与管理
建立田间生产技术档案,记录应包括小龙虾、水稻苗种来源、投入品的来源与使用、稻藻虾综合种
养过程中病虫害发生时间、地点、发生面积、危害程度、防控措施、防控时间、狐尾藻投放时间和投放
量以及小龙虾、水稻销售、技术人员签字等。应建立电子和纸质文档,年度整理归档。纸质文档装订成
册,档案保存至少两年。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GXNS 002—2022 稻藻虾综合种养技术规程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2-01 17:32:07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