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安全标准网
ICS65.020.20 CCSB31DB3308 浙江省衢州市地方标准 DB3308/T131—2022 露地丝瓜生产技术规程 2022-12-26发布 2023-01-26实施 衢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308/T131—2022 I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衢州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衢州市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中国计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勤卫、项小敏、万红建、张婷、李朝森、刘慧琴、方萍萍、王雪艳、韦静、 查波。 DB3308/T131—2022 1露地丝瓜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露地丝瓜生产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种苗培育、定植、田间管理、促花保果、病虫 害防治、采收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露地丝瓜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标准。 GB/T23416.3蔬菜病虫害安全防治技术规范第3部分:瓜类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T1982丝瓜等级规格 NY/T2118蔬菜育苗基质 NY/T5010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3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产地环境 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NY/T5010的规定,宜选择排灌良好、保水保肥能力强、疏松透气、有机质含 量高、前茬为非瓜类蔬菜的地块。 5品种选择 选用综合性状好、适合消费需求的品种,如衢丝1号、江蔬1号、五叶香丝瓜等。种子质量要求纯度 ≥95%,净度≥98%,发芽率≥85%,含水量≤8%。 6栽培方式及茬口安排 根据丝瓜茬口、栽培方式的不同,选择适宜的播种期、定植期,以及相应的采收期。详见表1。 表1丝瓜栽培方式及茬口安排 茬口 栽培方式 播种期 定植期 采收期 春茬提早栽培地膜覆盖+早 期小拱棚覆盖2月上中旬~3月上旬3月中旬~4月上旬5月中旬~7月中下旬 DB3308/T131—2022 2春茬栽培 地膜覆盖 3月中旬~4月上旬 4月中下旬定植 5月下旬~7月中下旬 秋茬栽培 无地膜 6月中下旬 7月上中旬 7月下旬~10月上中旬 7种苗培育 7.1播种时间 根据栽培方式、气候条件确定,丝瓜的具体播种时间见表1。 7.2每亩用种量 每亩(667m2)丝瓜用种量为200g~300g。 7.3种子处理 先用55℃~60℃温水浸种20min~30min,自然冷却后,再浸种8h~12h,期间搓洗2次~3次, 捞出沥干后,再用0.1%高锰酸钾溶液浸种15min~20min,清水洗净,晾干,置于28℃~32℃下催芽, 种子露白后,分批挑出露白的种子,待播。 7.4育苗设施 采用设施育苗,春茬配备小拱棚+电热丝等加温保温设施,电热丝功率为100W/m2~120W/m2。秋 茬需配置防虫、遮阳设施。 7.5穴盘与基质选择 提倡基质穴盘育苗。春茬宜选择50孔穴盘,秋茬适宜选择72孔穴盘,如采用旧穴盘育苗,应先将穴 盘洗净,然后用0.1%硫酸铜溶液浸泡30min消毒,清洗干净备用;提倡采用符合NY/T2118标准要求的 商品育苗基质。 7.6基质装盘 将育苗基质含水量调节至35%~40%,堆置2h~3h后,装盘。用专用压穴器压穴,使每个穴孔的中 央形成深1.0cm~2.0cm的播种穴。 7.7播种 每穴播种1粒,胚根朝下。播后均匀覆盖蛭石,并用平板刮平,将播种完的穴盘摆放到床架或苗床 上,浇透水。春茬播种后用地膜贴面覆盖并搭建小拱棚。秋茬播种后宜贴面覆盖双层黑色遮阳网。 7.8苗期管理 7.8.1温、光管理 春茬:以保温增温为主。出苗前,白天苗棚内温度保持在25℃~30℃,夜间不低于18℃;出苗 后,及时揭除地膜,适当降温。白天棚内温度保持在25℃~28℃,夜间15℃~18℃。白天在温度许 可条件下,应及早揭除小拱棚膜通风、透光。遇连续阴雨天,可采用白炽灯或专业育苗灯适当补光。 秋茬:以降温为主。出苗后及时揭除覆盖物,如遇高温天气,在11:00~15:00用遮光率为50%~60% 的遮阳网覆盖。 7.8.2肥水管理 DB3308/T131—2022 3基质保持见干见湿,不干不浇水,穴盘边缘苗易失水,注意点浇补水,在15:00以后不浇水。苗期 追肥1次~2次,可用平衡水溶肥(N-P-K:20-20-20)800倍~1000倍液进行浇施。 7.8.3苗期控旺 当幼苗出现徒长趋势时,应采用控水和伤根等措施进行控苗,亦可采用叶面喷施40mg/kg~60mg/kg 调环酸钙进行控苗。 7.8.4炼苗 定植前一周,逐步调控棚内温湿度,适当控水,使丝瓜秧苗生长环境逐渐与定植地相近。 7.8.5病虫害防治 苗期病害主要有猝倒病、立枯病等。虫害主要有蚜虫、白粉虱等。 7.9壮苗指标 2叶1心~3叶1心,根系发达、茎粗节短、子叶完整、叶色浓绿,无病虫害。 8定植 8.1定植前准备 8.1.1整地做畦 整地前每亩施腐熟有机肥1000kg、硫酸钾型复合肥50kg。然后深翻25cm~30cm,旋耕1次~2 次,做畦,畦连沟1.7m,沟宽0.5m~0.6m,沟深25cm~30cm。 8.1.2喷灌带铺设 每畦铺设2条滴灌带。 8.1.3覆膜 春茬:畦面覆盖黑色地膜或银黑双色膜,防草保温。秋茬:畦面铺草保湿。 8.2定植 春茬在10cm土层地温稳定通过12℃时定植,具体定植时间见表1。每畦种植2行,株距50cm~60cm, 亩栽1300株~1500株,定植后,浇足定根水,并用土封住定植孔。 9田间管理 9.1温度管理 春提早栽培前期气温较低,应加盖单层小拱棚或双层小拱棚,白天气温保持在20℃~30℃,夜间 温度不低于15℃。白天气温如过高,要注意适时通风。 9.2肥水管理 水分管理:伸蔓期注意控水,结果期保持土壤湿润。秋季如遇高温干旱,可结合沟灌,早晚灌水。 多雨季节要及时清沟排水。 肥料管理:提倡使用水肥一体化追肥。坐果前追肥1次,追施高磷水溶肥(N-P-K:9-45-15)每亩5kg。 坐果后追施1次平衡水溶肥(N-P-K:20-20-20)每亩5kg,以后每采收1次~2次交替用平衡水溶肥 (N-P-K:20-20-20)和高钾水溶肥(N-P-K:20-10-30)追肥,每亩5kg~10kg。 9.3搭架 DB3308/T131—2022 4架材可用2.5m~3.0m的竹杆、包塑杆等材料。在植株旁距畦边10cm处插杆搭架,插入土中20cm。 一株一杆,顶部交叉后,并加横杆固定,使同畦人字架连成整体。 9.4植株调整 9.4.1引蔓绑蔓 主蔓13张~14张叶时,引蔓上架,间隔2d~3d绑蔓理蔓1次,松紧要适度。 9.4.2疏瓜、留瓜 主蔓13张~14张叶以下,摘除全部雌花、侧枝,仅保留主蔓结瓜。及时摘除畸形瓜、病瓜。 9.4.3摘心换头 主蔓结2个~3个瓜后,摘心,留顶部侧枝继续生长,所留侧枝结2个~3个瓜后摘心,顶部留侧芽继 续生长,如此反复更新换头3次~4次后,不再整枝摘心。 9.4.4疏株 丝瓜植株爬满人字架后,如枝叶过密,疏除部分植株,最多可疏除2/3植株,并及时清理残体。 10促花保果 在主蔓5张~6张叶时,使用40%乙烯利100mg/kg,叶面喷施1次~2次。为提高坐果率,可采用人工 辅助授粉,一般于开花当天6:00~10:00进行,或用0.1%吡效隆10mg/kg~15mg/kg水溶液蘸雌花。 11病虫害防治 11.1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 为辅”的原则,将有害生物危害控制在经济允许阈值内。 11.2主要病害 主要病害有猝倒病、立枯病、病毒病、霜霉病、疫病、白粉病、枯萎病、角斑病、蔓枯病等。 11.3主要虫害 主要虫害有蚜虫、蓟马、地老虎、瓜绢螟、美洲斑潜蝇、瓜食蝇等。 11.4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的优良品种。加强苗期和田间管理,培育壮苗及健壮植株。采取深沟高畦、地膜覆盖、肥 水同灌、清洁田园,增施磷钾肥、优质商品有机肥或充分腐熟有机肥等措施。 11.5物理防治 育苗大棚通风口及出入口设置40目防虫网,阻止蚜虫、白粉虱迁入;悬挂黄板诱杀白粉虱、蚜虫、 美洲斑潜蝇、黄守瓜等,悬挂蓝板诱杀蓟马等;使用性诱剂、杀虫灯诱杀地老虎、瓜绢螟等。 11.6生物防治 在害虫孵化期或低龄幼虫期优先使用生物农药。

pdf文档 DB3308-T 131-2022 露地丝瓜生产技术规程 衢州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308-T 131-2022 露地丝瓜生产技术规程 衢州市 第 1 页 DB3308-T 131-2022 露地丝瓜生产技术规程 衢州市 第 2 页 DB3308-T 131-2022 露地丝瓜生产技术规程 衢州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2-01 17:32:06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