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中华 人民共和国 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111356949.1
(22)申请日 2021.11.16
(71)申请人 苏州大学
地址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石湖西
路188号
(72)发明人 刘密
(74)专利代理 机构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
理事务所(普通 合伙) 32257
代理人 王玉仙
(51)Int.Cl.
A61K 39/00(2006.01)
A61K 47/54(2017.01)
A61K 47/68(2017.01)
A61K 47/69(2017.01)
A61P 35/00(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预防或治 疗癌症的疫苗系统及其应用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防或治疗癌症的疫苗系
统, 包括递送粒子及其负载的细胞组分, 递送粒
子为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 细胞组分为来源于一
种或一种以上癌细胞和/或肿瘤组织的全细胞组
分中的水溶性组分或水溶性组分形成的混合物,
或来源于一种或一种以上癌细胞和/或肿瘤组织
的全细胞组分中的非水溶性组分或非水溶性组
分形成的混合物, 本发明的疫苗系统可用于癌症
的预防和治 疗。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13页 附图3页
CN 114099655 A
2022.03.01
CN 114099655 A
1.一种预防或治疗癌症的疫苗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疫苗系统包括递送粒子及其负
载的细胞组分, 所述递送粒子为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 所述细胞组分为来源于一种或一种
以上癌细胞和/或肿瘤组织的全细胞组分中的水溶性组分或水溶性组分形成的混合物, 或
来源于一种或一种以上癌细胞和/或肿瘤组织的全细胞 组分中的非水溶性组分或非水溶性
组分形成的混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疫苗系统, 其特征在于: 疫苗系统包括表面修饰有靶头的递送
粒子及其负载 的细胞组分, 所述递送粒子为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 所述细胞组分为来源于
一种或一种以上癌细胞和/或肿瘤组织的全细胞 组分中的水溶性组分或水溶性组分形成的
混合物, 或来源于一种或一种以上癌细胞和/或肿瘤组织的全细胞组分中的非水溶性组分
或非水溶性组分形成的混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疫苗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靶头为可靶向特定细胞的小分子
化合物、 抗体、 多肽、 糖 类、 脂类或核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疫苗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靶头为甘露糖DEC205抗体、 CD32
抗体、 CD1 1c抗体、 CD10 3抗体、 CD4 4抗体或CD40抗体。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疫苗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靶头靶向树突状细胞、 巨噬细胞、
B细胞、 T细胞、 NK细胞、 NKT细胞、 中性粒细胞、 嗜酸 性粒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疫苗系 统, 其特征在于: 将癌细胞或肿瘤组织在 ‑20℃~‑273
℃下冷冻, 加水或不含增溶剂的水溶液后反 复冻融裂解细胞, 上清液为所述水溶性组分, 沉
淀中经增溶后可 溶的部分为所述非水 溶性组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疫苗系统, 其特征在于: 增溶所用的增溶剂选自尿素、 盐酸胍、
脱氧胆酸钠、 十二烷基硫酸钠、 甘油、 蛋白质降解 酶、 白蛋白、 卵磷脂、 0.1 ‑2000mg/mL的无机
盐、 Triton、 吐温、 醋酸、 胆固醇、 氨基酸、 糖苷、 胆碱、 BrijTM‑35、 八乙二醇单月桂醚、 3 ‑[3‑
(胆酰胺丙基)二甲氨基]丙磺酸内盐、 洋地黄皂苷、 月桂基二甲胺氧化物、
CA‑
630、 二甲基亚砜、 乙腈、 乙醇、 甲醇、 N,N ‑二甲基甲酰胺、 异丙醇、 二氯甲烷、 丙醇和乙酸乙酯
中的一种或多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疫苗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溶性组分或水溶性组分形成的
混合物、 所述非水溶性组分或非水溶性组分形成的混合物负载于递送粒子的内部和/或表
面。
9.权利要求1 ‑8所述的疫苗系统在制备 预防或治疗癌症的药物中的应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 其特征在于: 所述药物用于癌症发生前、 癌症发生后或
切除肿瘤组织后。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14099655 A
2一种预防或治疗癌症的疫苗系统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免疫治疗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 一种预防或治疗癌症的疫苗系统及 其应
用。
背景技术
[0002]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身与异己物质, 并通过免疫应答排 除抗原性异物,
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的功能。 近些年来免疫技术 发展很快, 尤其是癌症的免疫治疗领域。 癌
症疫苗在癌症免疫治疗和预防的重要方法之一。 开发癌症疫苗的基础是选择合适的癌症抗
原来激活人体免疫系统对异常突变的癌细胞的识别, 而癌症细胞或者癌症肿瘤组织本身 是
最好的癌症 抗原的来源。 如王丹丹等(MUC ‑1癌症疫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J].癌
症进展,2016,14(5):419 ‑422.DOI:10.11877/j.issn.1672 ‑1535.2016.14.05.06.)对于靶
向黏蛋白 ‑1(MUC‑1)抗原表位的疫苗进行临床研究, 采用该疫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还有科学家曾采用新技术从癌症病人的肿瘤细胞分析鉴别癌症特异性的或癌症
相关的抗原多肽, 然后体外人工合成以制备癌症疫苗用于癌症的治疗。 该技术在癌症病 人
的临床试验中表现出了一定的疗效, 但是该类方法费时费力, 花费巨大。 而且所采用的方法
都是从肿瘤组织中的一小部分癌细胞中提取分析癌细胞与正常细胞 的差异进而寻找有差
异的多肽, 但是肿瘤组织中不同部位的癌细胞和各个癌细胞异质性都很大, 因而该类方法
和技术只能找到有限的几种的抗原多肽, 从而极大的限制了该类方法的应用。
发明内容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负载一种或多种癌症细胞和/或肿瘤组
织的全细胞 组分中的水溶性组分或非水溶性组分的微米 或纳米疫苗系统, 简化了癌症疫苗
的制备过程, 且仍具有较优的治疗效果。
[0004]本发明的一种预防或治疗癌症的疫苗系统, 包括递送粒子及其负载的细胞组分,
所述递送粒子为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 所述细胞组分为来源于一种或一种以上癌细胞和/
或肿瘤组织的全细胞 组分中的水溶性组分或水溶性组分形成的混合物, 或来源于一种或一
种以上癌细胞和/或肿瘤组织的全细胞 组分中的非水溶性组分或非水溶性组分形成的混合
物。 优选地, 在表面修饰有靶头的递送粒子内部或表面负载来源于一种或一种以上癌细胞
和/或肿瘤组织的全细胞组分中的水溶性组分或水溶性组分形成的混合物, 或来源于一种
或一种以上癌细胞和/或肿瘤组织的全细胞 组分中的非水溶性组分或非水溶性组分形成的
混合物。
[0005]目前已有方法将癌细胞全细胞组分作为疫苗用于预防和治疗癌症, 但同时负 载水
溶性组分和非水溶性组分的工作量巨大、 步骤繁琐, 因此本发明将癌细胞或癌症组织的全
细胞组分中的水溶性组分或者非水溶性组分作为疫苗用于预防和治疗癌症的疫苗的来源
是很有前景的方法。 更重要的是, 本发明中, 表 面含有靶头的递送粒子负载水溶性组分所 组
成的疫苗系统用于预防或治疗癌症时, 达到的效果优于负载水溶性组分和非水溶性组分的说 明 书 1/13 页
3
CN 114099655 A
3
专利 一种预防或治疗癌症的疫苗系统及其应用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20:19:10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