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中华 人民共和国 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111321721.9
(22)申请日 2021.11.09
(71)申请人 中山大学
地址 510275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
路135号
(72)发明人 帅心涛 杜丽华 贺浩哲 钟汇海
林敏钊
(74)专利代理 机构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
公司 44102
代理人 赵崇杨
(51)Int.Cl.
A61K 47/69(2017.01)
A61K 45/06(2006.01)
A61K 31/405(2006.01)
A61K 31/4188(2006.01)A61K 31/4245(2006.01)
A61K 31/47(2006.01)
A61P 15/14(2006.01)
A61P 35/00(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谷胱甘肽敏感的纳米载药系统及其制
备方法和应用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谷胱甘肽敏感的纳米载
药系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该纳米载药系统是
以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Cu ‑BTC为载体, 包封吲哚
胺2, 3‑双加氧酶抑制剂和一氧化氮供体得到。 采
用对谷胱甘肽敏感的纳米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
Cu‑BTC作为纳米载体介导一氧化氮和小分子吲
哚胺‑2, 3‑双加氧酶抑制剂协同免疫治疗肿瘤,
吲哚胺‑2, 3‑双加氧酶抑制剂和一氧化氮协同调
节了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 显著提高了细胞毒性
T淋巴细胞含量和减少调节性T细胞数量, 从而实
现高效的肿瘤免疫治疗效果, 克服了现有技术中
单独使用吲哚胺 ‑2, 3‑双加氧酶抑制剂进行免疫
治疗的效果有限的问题, 也为实体肿瘤的免疫疗
法提供一种新型、 高效的治 疗药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4页
CN 113995854 A
2022.02.01
CN 113995854 A
1.一种谷胱甘肽敏感的纳米载药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载药系统以金属有机框架化
合物Cu‑BTC为载体, 包封吲哚胺 2, 3‑双加氧酶抑制剂和一氧化氮供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纳米载药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吲哚胺2, 3 ‑双加氧酶抑制 剂包
括BMS‑986205、 INCB24360、 NLG919、 1‑甲基‑D‑色氨酸中的任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纳米载药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氧化氮供体包括s ‑亚硝基硫
醇、 有机亚硝酸盐、 N ‑偶氮烯二醇类化 合物、 硝基苯中的一种或几种。
4.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纳米载 药系统的制备 方法, 其特 征在于, 包括如下步骤:
S1.将吲哚胺 ‑2, 3‑双加氧酶抑制剂、 一氧化氮供体、 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Cu ‑BTC溶于
二甲基亚砜中, 第一次混匀, 后加入聚醚F127, 第二次混匀;
S2.将步骤S1制备的溶液以100~150 μL/min的速度, 滴加到去离子水中, 静置2~8h, 真
空蒸发、 透析、 冷冻干燥, 得到所述纳米载 药系统。
5.根据权利 要求4所述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S1所述吲哚胺 ‑2, 3‑双加氧酶抑制剂、 一
氧化氮供体、 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Cu ‑BTC、 二甲基亚砜、 聚醚F127的用量比为3~6mg: 3~
6mg: 10~3 0mg: 1~3mL: 6 0~120mg。
6.根据权利 要求4所述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S1所述第一次混匀室温搅拌0.5~2h; 所
述第二次混匀为室温搅拌2 ~4h。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S2所述透析为在截留分子量MWCO=
3500Da的纤维素透析袋中透析48~ 96h去除有机溶剂和游离药物。
8.根据权利 要求4所述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S2所述冷冻干燥的温度为-50℃~-10
℃, 时间为 4~8h。
9.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纳米载药系统或权利要求4~7任一所述方法制备得到的纳
米载药系统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应用, 其特 征在于, 所述肿瘤为 三阴性乳腺癌。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13995854 A
2一种谷胱甘肽敏感的纳米载药系统及其制备方 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抗肿瘤药物递送技术领域, 具体地, 涉及一种谷胱甘肽敏感的纳米载
药系统及其制备 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0002]免疫疗法在临床治疗各种实体肿瘤如黑色素瘤、 肾细胞癌(RCC)和非小细胞肺癌
(NSCLC)中显示出很强的抗肿 瘤活性。 肿瘤免疫治疗通过主动或被动方式诱导机体产生肿
瘤特异性免疫反应, 抑制肿瘤增长, 防止肿瘤复发或转移。 迄今报道的有效肿瘤免疫治疗策
略主要包括免疫检查点阻断(ICB), 过继T细胞疗法(ACT), 肿 瘤特异性疫苗, 小分子免疫调
节药物的应用。
[0003]在众多的治疗策略中, 吲哚胺 ‑2, 3‑双加氧酶(IDO)的抑制受到广泛关注, 因其在
介导肿瘤免疫逃逸中起到关键性作用。 吲哚胺 ‑2, 3‑双加氧酶催 化色氨酸(Trp)降解为犬尿
氨酸(Kyn), 而犬尿氨酸会抑制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功能, 激活调节性T细胞(Treg)。
吲哚胺‑2, 3‑双加氧酶强大的免疫调节功能归因于色氨酸 “饥饿”和犬尿氨酸水平的积累。
相比于传统的常规治疗手段, 吲哚胺 ‑2, 3‑双加氧酶抑制发展为一种很有前景的肿瘤免疫
治疗方法, 但这种免疫治疗效果是有限的, 这是 由于在肿瘤免疫逃逸中, 效应T淋巴细胞例
如辅助性T细胞(CD4+)和细胞毒性淋巴细胞(CTLs)在肿瘤部位具有较低的浸润。 因此, 为了
增强临床治疗效果, 吲哚胺 ‑2, 3‑双加氧酶(IDO)抑制需要协同其他能促进抗肿瘤T淋巴细
胞肿瘤浸润的治疗手段, 联合治疗已成为提高抗肿瘤 疗效的有效途径, 如联合化疗、 光动力
治疗或放疗等[Seeber A,Klinglmair G,Fritz J,et al.High IDO‑1expression in
tumor endothelial cells is associated with response to immunotherapy in
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Cancer sci.2018,109,1583 ‑1591.]、 [ Xing L,Gong
J H,Wang Y,et al.Hypoxia alleviation ‑triggered enhanced photodynamic therapy
in combination with IDO inhibitor for preferable cancer therapy.B iomaterials
2019,206,170 ‑182.]、 [Liu M,Li Z,Yao W,et al.IDO inhibitor synergized with
radiotherapy to delay tumor growth by reversing T cell
exhausti on.MOL.MED.REP.2020,21,4 45‑453.]。
[0004]一氧化氮(NO)作为一种多功能信号分子在肿瘤的形成和进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氧化氮不仅可以通过线粒体和DNA损伤诱导各种肿瘤的凋亡, 还可以调节肿瘤免疫微环
境。 但一氧化氮与吲哚胺 ‑2, 3‑双加氧酶抑制协同用于肿瘤免疫 治疗尚未有研究。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旨在 提供一种谷胱甘肽敏感的纳 米载药系统
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采用对谷胱甘肽敏感的纳米金属有机框架 化合物Cu ‑BTC作为
纳米载体介导一氧化氮和小分子吲哚胺 ‑2, 3‑双加氧酶抑制剂协同免疫治疗肿瘤, 靶向小
分子药物至肿瘤区域, 增强肿瘤免疫 治疗效果。说 明 书 1/6 页
3
CN 113995854 A
3
专利 一种谷胱甘肽敏感的纳米载药系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20:18:50上传分享